《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定亲就不用了,你们没在跟前定亲也不好看。”
    “咱这不是情况特殊吗,你姥姥家那得风俗就这样光提媒了不定亲也是不算数的,先把亲定下等过几年到了岁数就把婚结了。”
    再过几年渤海一带就开始流行晚婚了。
    万峰不知道为什么渤海地区过两年会流行晚婚,好像国家也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反正渤海这地方在八八年后就开始实行晚婚了,先是二十五岁然后人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晚,最后都整过三十了还不着急。
    等万峰到二十岁的时候渤海正好开始实行晚婚。
    上一世万峰就被耽误到二十六七岁才结婚。
    “还有,人家晚上要住在一起,你非跟着凑热闹,你是亲妈不?”
    “现在就想住一起?还能要点碧莲不?”
    “我们也不想干什么,就是想在一起聊聊天啥的。”
    “我会信你的邪才怪。”
    万峰唉声叹气。
    吃过午饭万峰又带着栾凤去了一趟大林子学校。
    “这就是你将来要在这里念书的学校?”
    “嗯!冬天我回来的时候会在这个学校念半个学期的书,然后就去上高中,明年夏天我会去布局一个买卖,并且在同一时间布局另一个大买卖,而在这期间有可能还要到南方去干一冲大买卖。”
    万峰所说的这三次商机其中两次集中在八四年和八五年,另一次要晚两年,两次在北方一次在南方。
    这三次买卖他若是成功,下辈子就算是不吃不喝也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啊!还得去南方呀?听说南方的女人都是小家碧玉…”
    “想什么呢?妈同意咱们回去就定亲了,她让姥爷做全权代表,以后不许再胡思乱想的。”
    “真的?”栾凤跳了起来,给人一种迈步从头跃的错觉。
    “干啥!要飞呀?我妈说了,等定完亲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让咱们结婚。”
    “啥!三十岁?到那时我都…你又瞎掰了!”这一回栾凤上当到一半儿的时候清醒过来。
    “哈哈哈!”万峰哈哈大笑。
    不幸的是刚弄出三个哈字,肋下就传来疼痛的感觉。
    你说这事儿邪门不?他穿着棉袄竟然也阻止不了栾凤的绿山之爪,女人难道都是天生自带拧人的神通?
    晚上万峰的家里依然聚集了不少人,不过这回不是来看人的了,人昨天和今天都看到了,这回都是来看电视的邻居。
    当时四十二连一共有七台电视机,每一个有电视机的人家到了晚上都是人满为患。
    当电视剧演完的时候,万峰陪着栾凤上厕所,然后就再次进了小屋。
    万峰打定主意,今晚不管妈怎么说,他是坚决不到大屋去睡了。
    不过今晚当所有的人都走了后,母亲并没有让他到大屋去睡,好像忘了这事儿一样。
    “妈,我们不到小屋去睡觉了?”万芳不明觉厉地问了一句。
    恨得万峰有掐死她的心思。
    “睡觉!明天不上学了。”母亲一声怒吼。
    栾凤在炕中间划了一道线:“过界你就是畜生。”
    万峰楞了一下,同志!咱不玩这套好不,你想让老子畜生不如呀?
    万峰不想当畜生,但更不想畜生不如,经过三秒钟的思考还是畜生不如的好。
    于是,某人一点没犹豫地钻进了栾凤的被窝。
    “我那边冷。”
    栾凤的身体火热:“鬼话,相隔不到一尺远你那边就冷了?”
    “真滴,不骗你,骗你你就是小狗。”
    “滚出去!”
    既然都畜生不如哪里还有滚出去的道理。
    棒槌这个东西有两层含义,一种通常指民间浆洗衣物用具多木制,圆形、长约二尺,一端粗,便于槌衣,一端细,便于手握。
    另一种含义和低能儿缺心眼有关,通常用来骂人。
    此时,在万峰和栾凤之间,棒槌代表的就是第一种意思,又不近相同。
    主要是现在没衣服可锤。
    以前万峰都是用温度计来代表某一种东西,但是后来一想温度计比牙签粗不了多少,明显不符合实际就改用比较形象的棒槌来代表。
    虽然没有棒槌那么长,但是粗细还是要超过棒槌的。
    不过现在农村洗衣服基本也不怎么使用棒槌了,就像栾凤对棒槌就基本陌生的,于是为了掌握使用棒槌的技巧,栾凤就用了很长时间用来熟悉棒槌的特点。
    直到某人都睡着了她还在乐此不疲。
    第二天万峰认为这不是好事儿,棒槌的真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反而被人家虐待的够呛,回去他打算找人做个真的棒槌让栾凤熟悉,免得被撸秃噜皮。
    闻听坏蛋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栾凤笑得差点岔气。
    “我还是觉得假棒槌比较使用,真棒槌比较没有温度,像死物一样。”
    你看这事儿弄得还麻烦了,这还赖上了。
    人家都是喜欢真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到了他这里真的反而不受欢迎了呢?
    万峰欲哭无泪,苍天呀!大地呀!你们快来救救我这个苦难的人吧!

第六百零七章 历史厚重的道外
    到第三天,万峰自己去了一趟大林子李长河家,主要是感谢李长河对自己弟弟妹妹的保护,当然借口是看看李长河的老子。
    万峰花了几十块钱带着重礼,中午就在李长河家吃的便饭,喝了不少酒。
    吃完饭腾云驾雾一般地回来了,到家躺到炕上就呼呼大睡。
    栾凤这几天收获不小,学会了蒸馒头做面条面片汤。
    只不过她掌握不好用面碱的多少,蒸出的馒头带着不少黄点。
    母亲把栾凤蒸出的馒头差点吹成早年进贡皇宫的贡品,对碱大了这事实视而不见。
    “这碱大了!”万峰忍受不了母亲盲目的吹嘘,忍不住说出了关于馒头的真相。
    “谁说碱大了?比我蒸的好。”
    这不是瞎说能听出来吗,老妈你是原则和立场呢?
    万峰把馒头上的黄点剥掉,专门吃不黄的地方。
    吃饭的时候栾凤就偷偷地挠万峰的脚心。
    万峰就看着栾凤用挠完他脚心的手拿馒头吃饭,他故意不提醒她他好几天没洗脚了。
    嘎嘎!
    两人在家住了五天,第六天要启程回去了,算上来时在路上的三天,他们已经离开洼后十天了。
    这一次万峰的母亲和父亲送出了很远,一直送到大林子地界才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
    早晨六点上客车到吴县客运站,八点坐客车去向龙镇,到了龙镇又马不停蹄地上了火车。
    早晨他们还在四十二队,下午三点多他们已经在通向哈宾的火车上了。
    第二天早晨他们在哈宾站下了火车。
    这趟列车有点晚点,原本应该六点半左右到哈宾站,现在已经七点多了。
    虽然三月中旬的气温已经回升了不少,但早晨依然还是气温凛冽。
    哈宾的大街上已经过了上下班的人流,不过依然有不少人行色匆匆。
    蒋明现在可不行色匆匆了,不但不行色匆匆早晨连早餐都不做了。
    此时正在自家的院子装模作样地锻炼身体,一抬头就看到了走来的一对男女。
    “握草!你们两个怎么来了?我说今天早晨我怎么右眼皮老跳呢!”
    “右眼跳灾左眼跳财,蒋叔,你这意思我们俩是那灾星呗?”
    “我这是激动的口误,那就应该是左眼跳了。”
    这眼跳还带左右转移的?
    “进屋进屋!”蒋明把万峰和栾凤请进了屋。
    “婶子呢?”
    “去早市卖衣服去了。”
    “那你咋不去呢?”
    “我现在负责进货和卖高科技的东西,服装和鞋不归我管。”
    这分工倒是挺明确的。
    蒋明嘴里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就是电子表和录音机。
    “你这阵子没到红崖去?”
    “你不是告诉你和栾凤在三月上旬有可能不在家吗,告诉我们这些进货的若是拿货电子表和录音机三月上旬就不要来,所以我就没去。”
    没去就对了,你若是拿服装和鞋去了当然没问题,拿电子表和录音机万峰不在你找谁?
    “我回家了,我母亲要看看栾凤长什么样,她非常担心我找一个缺鼻子少眼睛的怪物回去。”
    栾凤在一边翻白眼。
    “路径哈宾的时候我想带她看看哈宾的风景,到目前为止红崖就是她去过的最大的城市了。”
    “这不扯吗,现在的哈宾有毛看头呀,那你们是打算先休息休息还是现在就出去溜达?”
    “现在就出去看看吧,要是实在没意思晚上我们就坐车回返。”
    “那咱们先去道外吧,到哈宾不看看道外就不会全面地了解哈宾的历史。”
    哈宾这地方万峰上一世只经过没有进入过,对这座北方名城的了解连纸面阶段都没有,蒋明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了。
    蒋明锁好门三人到了大街上坐上了开往道外的也不知多少路的电车。
    “哈宾以前只有东西两个老区,就是道里和南岗,那时这两个地方都是毛子,属于哈宾最繁华的地方,道外因为不属于毛子的势力范围,这里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很多民族工业都是在这里兴起的…”
    到了道外,蒋明就像个导游一样给万峰和栾凤讲诉哈宾的历史。
    在中东铁路东侧,居住的是中国老百姓,那些闯关东的东山、北河两省的移民,来到旧名傅家甸的道外区,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兴办商业店铺,这些人不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也比较开放,这为他们后来接受毛子艺术奠定了意识形态上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参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
    后世,这种风格被一位小鬼子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
    这就是道外的历史。
    万峰和栾凤在靖宇街看到了很多带着浓厚历史痕迹的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大道两边几乎都是这种中西合璧楼层不高的建筑,一栋挨着一栋,弥漫出一股沧桑的古朴气息。
    比如在一九二零年就存在的大罗新环球货店,现在看来不过就是一栋四层高的建筑而已,但是那种厚重感还是让人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还有纯化医院、中亚金行等等。
    最后就来到哈宾当时最大的跳蚤市场。
    这个市场在割尾巴年代成了历史名词,从七九年知青回城中央开放农村集市后这里也就又重新兴隆起来,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不错的规模。
    这里的统称叫老物件交易市场。
    万峰在这里看到破旧的小人书,一些写着抗美援朝和上山下乡字样的搪瓷缸子以及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和不知真假的古董等。
    当然这里也夹杂一些新鲜的东西。
    “我就经常在这里卖电子表和录音机啥的,每天都有收获,可以这么说已经有好几个小贩子从我手里分货了。”蒋明洋洋得意地说道。
    就八二年来说,这里确实是个比较适合做生意的地方,而且是适合做各种生意的地方。

第六百零八章 十万个为什么(五更)
    万峰在这里买了几样小贩子起咒发誓但万峰根本不信的‘古董’。
    之所以不信还买是觉得好看,买回去送给姥爷和栾凤她老子。
    买到假得也无所谓,万一买到真的就是淘到宝了,当然钱是不能给小贩子要的数目的,腰斩都是轻的。
    在道外蒋明还带万峰和栾凤逛了同记百货,同记百货和秋林公司是哈宾市最有名的两座商场,里面的商品果然琳琅满目。
    万峰和栾凤在这里也买了些小物件的商品,比如由不知什么动物的籽粒穿成的手链,五颜六色的纱巾或者一些造型奇特的头花。
    这些是买回去给服装厂工人的。
    旅游里不光只是看,吃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光溜达不吃就没什么意思了,蒋明首先带着万峰他们来到了著名的景阳缸炉烧饼。
    景阳缸炉烧饼是当时哈尔滨市仅此一家的特殊风味食品。
    外表看就是一口大杠镶嵌在地下,四周一圈挂着像面包片一样的烧饼,下面用炭火烤成,成品色泽焦黄,外皮酥脆,香气扑鼻,香酥可口,内有肉丁,比火勺略大,耐存放,放数月不霉不改味,每天只生产两炉,卖完为止,供不应求。
    蒋明带万峰他们来到的时候人家两炉烤饼已经卖完了,都准备收工了。
    蒋明哗哗地甩出五张大团结,让店家再烤三炉烤饼。
    这烤饼当时也不过才卖一毛五一个,三炉烧饼也不过才二百四十个。
    钱的力量还真是无穷的,五十块钱买三炉烤饼,凭空就多出十四五元,不做才是二笔呢,店家重新开炉一个小时后烤出了三炉烧饼。
    这烤饼味道确实不错,万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