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华侨史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洲华侨史话-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契约华工在运输途中暴动迭起,使太平洋航道上的苦力贸易不断失利,以致影响英、美对东方的正常贸易。加之澳门当局不断受到中国和世界舆论的谴责,苦力贸易弊大于利。1873年4月,香港首席法官宣布“贩卖苦力贸易应视为奴隶贸易”,“凡与贩卖苦力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行动”,都应依法惩办。同年9月6日,两广总督瑞麟也下令:凡专为装载移民出洋的无约国船,一概不准在黄浦停泊。黄浦和香港对苦力船予以封港,使澳门苦力贸易处于瘫痪状态。基于这种情况,1873年12月,葡萄牙国王被迫颁布敕令,宣布禁止苦力贸易。苦力贸易的高潮就此结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苦力贸易的完全停止。

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赊单工,一般都从其家乡乘坐各种形式的小船或舢板,通过珠江三角洲的各种河道,前往香港,住进掮客为他们准备好的破烂小客栈里,或是住在熟识的亲戚家里,等待赴美船只启航。一旦赴美轮船开船日子确定,赊单工就上船,在甲板上排好队,听候检查。检查后就听从船主指挥,爬进底舱。除厨师外,赊单工均不准到甲板上来,以防与船长或船员发生吵架和斗殴现象。不管船长如何绞尽脑汁防止赊单工闹事,但赊单工由于忍受不了恶劣环境和人为的虐待,赊单工船上仍然不断爆发各种不同规模的斗争事件。例如,1852年3月,美国船“罗伯特·鲍恩号”装载450名移民赴旧金山,开船八天以后,已经绕过了台湾北端,船长赖斯里·布莱生下令用扫帚洗刷移民,并强迫赊单工剪掉他们的辫子。赊单工们受不了船长对他们的这种侮辱,起而杀掉船长和船员,夺取船只,到琉球岛的最南端的八重山岛靠了岸,大部分人留在琉球,少部分人继续驾船至厦门,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由于底舱条件太差,运输途中还经常发生死亡现象。例如,有一艘美国船“自由人”,从香港至旧金山,载赊单工500人,在途中竟死亡100人,占总人数的1/5,其惨状可见一斑。中国至美国旧金山的航程和航行时间,随季节长短、风向和海潮流向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需要航行两个月之久。

赊单工抵达美国旧金山时,便到某个华侨会馆。由会馆负责人安排他们吃住,并送他们到乡下或矿区,强迫其按债主所定的低工资接受雇佣关系。他们表面上是自由的人,事实上是一种隐蔽的劳役奴隶。他们同契约华工一样,都逃脱不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1910年3月16日美国旧金山的《世界日报》曾以头版头条刊登了著名的《木屋拘囚序》全文。著者以身受之苦,作悲惨之文:

“白种强权,黄魂受惨,比丧家之狗。强入牢笼,追入笠之豚。严加锁钥,魂消雪窖,真犬马之不如。泪洒冰天,伤禽鸟之不若也。但我躬既窜海曲,性品悦看报章。称说旧乡故土,豆剖瓜分,哀怜举国斯文。狼掣虎噬,所望陈涉之徒。辍耕陇亩,田横之客,扫秦川为平壤。仗矛秉戍,荡吴国作丘荒。请看今日之域中,定是汉家之天下。”⑤

在这篇《木屋拘囚序》中,作者以悲愤的心情,深刻揭露了美国少数人对华侨的苛刻虐待,另方面又期望“陈涉之徒”率领他们揭竿起义,并对其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

注释:

①转引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上册),第335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②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六辑,第142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③广东省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编:《五邑侨史》,总第8期。

④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七辑,第54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⑤广东省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编:《五邑侨史》,创刊号。

第三章 早期华工对美洲发展的重大贡献

契约华工经过千辛万苦,飘洋过海,被贩到奴隶市场上公开拍卖。拍卖时,华工的衣服被剥光,排列成行,任凭顾主检验,忍受了人间最大的耻辱。这些华工,在古巴一般被卖给甘蔗种植园主,在秘鲁一般被卖给矿产主,但他们共同的命运是从事繁重的劳动,遭到非人的压榨。而赴美国的早期赊单工,一般都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矿区从事开采黄金的工作。后来,这些华工的工作范围扩大,从事修筑铁路、开凿运河、开采硝石等工作。总之,早期华工在各个生产领域里对开发美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节 19世纪中叶美洲对华工的迫切需要

在鸦片战争中,西方殖民主义者以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逼迫腐败昏庸的清政府同意向海外“移民”,以适应美洲对华工的需要。

拉丁美洲人民于1790—1826年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独立运动,在绝大部分地区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宗主国的殖民统治,成立了一系列新的国家。但在独立运动期间和独立运动不久,各国形成了“前门驱狼,后门进虎”的政治态势,老殖民主义者被赶走,英、美、法、德等新殖民主义者趁虚而入,拉丁美洲各国很快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农产品、矿产品原料供应地、工业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为满足资本主义市场对拉丁美洲农产品、矿产品原料的需求,拉丁美洲大庄园主、种植园主及外国资本家需要大力发展当地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生产。而在当时机器生产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农业和矿产品生产并不容易。拉丁美洲地区广大而人口稀少,独立前主要依靠从非洲输入大量黑人奴隶从事开矿和种植业生产。到中英鸦片战争时情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期间和独立运动后不久,各国都已宣布废除奴隶制度,或颁布禁止买卖黑奴法及禁止输入黑奴法,从而导致了黑奴来源的枯竭。所以,拉丁美洲,特别是古巴、秘鲁和英属圭亚那地区,要发展农业和采矿业就只有依靠从中国输入大量华工了。

19世纪中叶,美国也是一个新兴的国家。美国于1776年宣布独立,1783年才迫使英国签订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独立后六七十年间,美国实行“西进运动”,把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的13州,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以实现其“天然疆界”。1835—1845年间,美国以武力把墨西哥领土得克萨斯地区并入自己的版图。1848年,美国强迫墨西哥签订《瓜达卢佩一伊达尔哥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国从墨西哥取得了大片领土,包括今天的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等州的全部,以及怀俄明、科罗拉多、犹他、内华达等州的一部分。1853年美国又从墨西哥取得麦西亚峡谷地区。总之,美国在这一时期内掠夺了91。8万平方英里的土地,等于当时墨西哥全部领土的95%以上。随着疆界的不断扩张,新的领土的开发和利用,急需大批劳动力。外来移民特别是欧洲移民迅速增加,形成了一股空前规模的移民浪潮。从1815年以后的一个世纪里,约3000万人从欧洲移居美国。1815—1860年进入美国的移民,要比美国1790年的全部人口还多。中国华工也正是被这股移民美国浪潮席卷而入的。

再说加拿大地区。从16世纪开始,英、法势力先后侵入加拿大。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根据同年签订的《巴黎和约》,加拿大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而华工移入加拿大则与英国殖民者加紧开发加拿大西部海滨地区有着直接的关系。1776年,英国宣布占领加拿大西部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称为新加利杜尼亚。1858年,新加利杜尼亚和温哥华岛被正式定名为不列颠哥伦比亚,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当时,这个地区人口很少,劳动力奇缺,迫切需要输入廉价劳动力,用来开发这片广袤的处女地。因此,英国便在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将华工陆续移入这个地区。

总之,从中英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时期来看,无论是拉丁美洲或是美国,还是加拿大,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展和世界市场的需要,都需要大批的廉价劳动力来开拓这些地区。正是这种需要,引起了欧洲移民和中国华工被贩卖到美洲的浪潮。

——————

注释:

①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七辑,第15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二节 早期华工对美洲黄金开采的贡献

早期华工进入北美地区即美国和加拿大,同这个地区发现黄金、大规模开采黄金有关。

1848年1月24日,墨西哥把加利福尼亚正式割让给美国的前9天,在离旧金山不远的萨克拉门托东北35英里的科罗马,水车匠约翰·马歇尔在德国船长约翰·A。萨特的碉堡的水道里发现了金子。水是从亚美利加河引向水道的。人们开始循亚美利加河谷和盆地淘金,果真发现了大量黄金,于是就开始了美国开发史上著名的“黄金热”。

发现黄金的消息一传开,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从加利福尼亚南部,美国中西部,俄勒冈、纽约、新泽西、新英格兰及中美洲、欧洲蜂拥而来。到1849年9月,从各地赶到加利福尼亚金矿的人已接近10万人,其中有华人323名。

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子的消息传到了中国。据记载,有一个名叫张明的华人,思维敏捷,首先将这个消息传回中国。“金山”的名字,就开始在中国流传。某轮船公司更贴出海报说“美国人民为天下最富者,他们欢迎中国人,一旦到达美国,有大屋居住,大工钱收入,好衣好食……,请勿疑惧,应即走向发财之路”①。“黄金梦”、“发财梦”的向往在中国东南各省特别是广东省人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人们奔走相告,卖地借债,准备离乡背井,实现自己的梦想。1850年,太平洋邮船公司的“大共和”客轮,高悬黄龙旗和星条旗,满载2000名华工,由香港出发,驶向旧金山,这是由中国直接赴美开采黄金的第一批规模较大的华工。华工船只到旧金山靠岸后,即排成队伍,在旧金山华人亲属及同乡会代表引领下,先到该城唐人街,然后再逐步安排到矿区工作。这些华工,经过艰苦的劳动,偿还了前往美国的路费及其利息,积攒了几千美元,回到广州和香港,被人们称为“金山伯”。

在“金山伯”的感召下,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纷纷出洋,前往美国采金。据统计,1850年赴美华工为700人,1860年已增加到34933人。华工大多数来自“四邑”。采金区域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但在华盛顿、蒙大拿、爱达荷、俄勒冈等州,也遍布着华侨矿工的足迹。1870年以后,在科罗拉多州和南达科他州亦开采金矿,建立了华埠。

华工们在采金中,结成小组,分工合作,精细操作。他们或采用中国式水车,或用两根绳子拴起来的戽斗和桶,冲洗出水孔道的办法,进行采金。这是中国华工对采金技术的一大贡献。至今,在美国约伊克·克拉马斯河岸还保存一具中国式的水车,以示纪念。

1848—1883年,美国所生产的黄金总值约为12亿美元,其中加利福尼亚生产的约占2/3。华工在金矿矿工中所占比例很大。在头20年开采金矿中,华工向加里福尼亚州政府所交纳的税金约有500万美元,占当时该州这项收入的一半。可见,采金华工不仅为加利福尼亚州,而且为美国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正如美国学者劳埃德于1872年发表的《旧金山的光明石和黑暗石》一书中指出的:“若没有中国人的帮助,我国的工业不可能那么早就奠定了基础。”

美国发现金矿后10年,采金的热浪又波及到加拿大。1855—185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探矿队和加拿大温哥华岛英国殖民政府合作,沿哥伦比亚河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陆勘探金矿。1857年秋,在弗雷塞河的耶鲁、霍普和哈利逊一带发现了金矿。这一发现立即吸引美国人、欧洲人和澳洲人前往开采,再次掀起了北美的“采金热”。

一个参加勘探金矿的华人阿康回到美国旧金山,向华工传播发现“新金山”的消息,引起了华商和美国采金商的重视。他们迅即招募华工,组成了第一批赴加拿大采金的300名华工队伍,1858年6月28日,通过爱伦·洛威船务公司的安排,从加勒比乘“俄勒冈”轮抵达离加拿大弗雷塞矿区不远的维多利亚港。加拿大华人至今还纪念着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把它作为华人最早到达加拿大的纪念日。

加拿大发现金矿的消息同样传到了中国,又吸引许多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1859年1月7日,被招募的广东华工乘“罗伯特·帕塞求”轮船从香港出发,驶向加拿大弗雷塞矿区。从此以后,由香港直接前往加拿大的华工便不断增加,据估计在采金热中(1858—1871年),在不列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