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持验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刚经持验录-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斓亩褚担痹谖捶⒌募啵挥鲆蛟担突岣惺苡Φ玫墓ǎ踔炼榈赜⒍龉怼⑿笊热竦馈>蟹鸹嵴咽疚颐牵了薪鸶站撸泄ビΧ槎竦赖淖镆担蚴艹执司墓Φ铝Γ质狼崾埽艿健饲峒奈⒈ǎ床换嵩俑卸竦赖缺ǎ欢抑窒碌陌闳糁肿樱炊ǹ芍さ梦奚掀刑帷

 

第八篇救水火险难

 

一投经浪平

 

唐朝时,有位王待制坐船行经汉江(今汉阳),突然遇到暴风,霎时波涛汹涌,江面昏黑,船上的樯桅及木桨都被折断,船身摆荡得非常厉害,随时有颠覆沉没的危险,全船的人惊恐万分。

 

王待制信佛多年,手里正拿著一本持诵多年的金刚经,心中也焦急不已。这时,他突然心生一计,想将经卷投入江中,希望藉此以拯救大家的性命。他内心虽然舍不得,但是在紧急情况之下,则不容他犹豫,他毫不迟疑的将金刚经投入惊涛骇浪之中,顷刻间消失了踪影。

 

果然,经力不可思议,顿时风平浪静,终于逃过了一场劫难。王待制内心暗自惊喜,但是由于那本金刚经已经受持多年,一旦舍弃,总不免郁郁不乐。

 

船又继续前行,抵达镇江后,待制偶然看到距离船尾百步之远,有一个浑圆的东西,漂浮在江面。船上的人也觉得诧异,设法将它捞起,发现许多螺丝聚成一团,待制将螺丝慢慢的拿开。原来螺丝衔住一本经书,仔细观看,竟是他先前投入江中的那本金刚经。由于螺丝团团包住,所以外湿内干,佛经丝毫未损。待制欣喜异常,赞叹之余,再三拜谢。

 

王待制惊叹地表示:‘螺丝怎么会聚成一堆衔住佛经?而且,从汉江到镇江有千里之远,往来航行的舟船不可胜数,螺丝如何得知佛经乃此船的人投入江中?然后尾随而至‥‥‥’种种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始终令王待制百思不得其解。

 

至此,全船的人才知道,大家的生命原来都是王待制的金刚经所救,不停地向他称谢,并感激佛菩萨的救护,称叹经力不可思议!

 

宋朝清了禅师评说:‘螺丝见经不舍,是为名?是为利?是为财?是为色?皆不是!乃是为了祈求解脱生死轮回。唉!万物之中惟人最灵,有人毕世不闻此经;有人闻而不见;有人见而不信;有人相信,但又为名利财色所缠,而不能受持,这些人尚且比不上螺丝,又岂能称为万物之灵呢?’

 

二经化竹竿漂浮三百里

 

王沔,唐朝人。元和年间,任涔阳将,时常持诵金刚经。

 

有一次,他赴归州勘察,回来时船只翻覆,同船的五人都溺死。王沔刚沉入水中时,感觉有人给了他一枝竹竿,他抱住竹竿随著波浪一直漂浮到下牢镇,终于爬上岸来,遂得不死。

 

最使他诧异不解的是,他察看手上赖以救命的东西,竟然不是竹竿而是他平日持诵的金刚经。而吒滩到下牢,共有三百里之远。

 

三杨媛征验

 

唐朝时,有个人叫宋衎,江淮人。元和年间因病辞官,举家移居河阴县,在盐铁院替人抄写,每个月俸钱二千,定居下来后,就不作其他打算。

 

过了一年多,有一位住在三门地方的米商,邀请宋衎替他掌管帐务,约定每个月俸钱八千。面对著优厚的待遇,宋衎不禁心动。

 

往三门必须经由水路,传说途中非常危险。他的妻子杨媛很贤慧,极力加以阻劝,不肯让他前去涉险,但是宋衎不听,还是去了。

 

他乘坐的船只航行不久,遇到暴风而沉没,宋衎落入水中,摸到一束粟杆,紧紧的抱住它,随著波浪渐渐的漂浮到岸边,终得活命。船上其余的人都溺死在水中,无一生还。

 

宋衎对著这一束粟杆千谢万谢,发誓绝不舍弃。他信步走了数里,看到前面有两间茅舍,有一位孤独的老妇人在卖茶,遂向她借宿,并说出沉水获救之事。老妇人很同情他的遭遇,让他借宿,还煮一碗非常可口的粥汤招待他。

 

隔天早上,宋衎起来晒衣服和粟杆,发现粟杆里面尚有一个竹筒,劈开一看,竟然藏有一卷金刚经,宋衎觉得很惊奇,何以佛经能藏入竹筒中,久思不得其解。

 

老妇人向宋衎说:‘你的妻子自你走后,礼佛写经非常虔诚,所以才救了你,这就是她所写的金刚经。’

 

接著,老妇人指著东南方的一条路说:‘你朝这里一直走去,就可到家。’

 

宋衎思家心切,也没继续追问,不久返抵河阴。当他见到妻子杨氏后,惭愧的向她道谢,杨媛惊问说:‘你何以知道是我救了你?’宋衎乃将沉水获救,以及遇到老妇人的经过向她详细叙述,并且取出经卷。

 

杨媛翻了几页,不禁喜极而泣,不停的向经卷拜谢。宋衎问道:‘你是如何辨认出此经就是你所书写的?’

 

杨媛举手擦干眼泪,告诉他说:‘自你走后,我祈求诸佛菩萨暗中保佑,礼佛写经甚为虔诚。当我执笔时,误将罗汉的罗字,只写了“维”而漏写上面的“目”,遂到护国寺禅和尚之处,请他添加,由于墨汁过浓,使得“罗”字昏黑不明,这件事我记得很清楚,这十天来,一直不见此经,更不知遗失何处?’

 

宋衎翻开一看,果如她所说,此时也不禁悲喜交集地泪流满面,朝著经卷再三叩谢,感谢救护之恩。

 

杨媛将这卷金刚经置于佛前,每天焚香礼拜。

 

宋衎与妻子杨氏研商说:‘河滨卖茶的老妇人,她的大恩不可忘,该托人携带茶叶及细绢等礼物前去拜谢。’

 

到了那儿,却看不到茅舍及老妇人,询问路旁的牧童,牧童说:‘这里河水高涨,一望无涯,那里会有人卖茶呢?所说的那条路也是从来没有的。’

 

至此,才知道卖茶的老妇人及茅舍,以及宋衎所走的路,全是佛力所示化的。

 

此事传播远近。数年后,相国郑骃得知此事,特地召请宋衎夫妇前去询问,听完他们的叙述后,也深深感动,就派了一个武职给宋衎的儿子,每月俸钱五千;并向他求得这卷金刚经,请回相府尊奉供养。

 

曾任岳州刺史的丞相弘农公,因为亲见其事,遂将详情据实记载,名为《杨媛征验》。

 

四诵经免难,八十余人得活命

 

唐朝龙朔年间,白仁皙任虢州朱阳县尉,平日持念金刚经。有一次,他奉命从云玄运米到辽东,过海时遇到暴风。这时海面昏黑,不辨方向,仁皙与船上随从共有八十二人,大家惊惶失措。仁皙由于平日持念金刚经,志诚有感,就赶紧不停地念诵。

 

忽然间,仿佛在睡梦中,看到一位梵僧对他说:‘你们八十多人,宿有恶业因缘,今天本当沉溺于海中,葬身鱼腹,因你真诚念诵金刚经,所以特来搭救,你和随从们都可免除横祸。’

 

一会儿,海面变得风平浪静,船上八十多人均赖以得救。

 

五漂流浅岸

 

何澋,唐朝武德县令,平日时常持诵金刚经。

 

天授二年八月,他到洛阳,回程时行经河阳桥,因河水暴涨将桥冲断,来往必须依赖渡船。

 

这时月色昏暗,人人归心似箭,大家争先恐后地挤上渡船。船离岸很远,还没到达彼岸,就沉没了。何澋赶紧念诵金刚经,过了一曾儿他漂流到岸边,看到有一根下垂的芦草,赶紧拉著上岸,遂得活命。同船的八十多人都被淹死了。

 

六蓬蒿中的金刚经

 

唐朝乾元年间,广州有位和尚,名叫虔慧,自幼受持金刚经,不论寒暑,从未停辍。

 

有一次,他与缁俗数十人,坐船泛海往南安都护府,忽然遇到大风浪,将船只打坏,同船的人都溺死于海中。虔慧在波浪中,偶然看到一堆蓬蒿,他赶快用手紧紧地抱著,随著波浪漂浮了三天三夜,才得靠岸。

 

到了岸上,虔慧检视蓬蒿,发现当中有一卷金刚经,并未被水淹湿,他惊奇万分,立刻向经卷拜谢,感激它的救命之恩,并请回家中尊奉供养,从此道心益坚,精进不已。

 

后来他活到一百三十岁,端坐而逝。当时那部金刚经自动喷出香烟,渐渐地化成五色云雾,徐徐上升天界,大德僧众和太守官僚以及远近的老幼,都驻足观赏这奇景,经过一天一夜,这本金刚经竟然无缘无故地消失,谁也不知其去向。

 

七母藏经于柱,儿被救于海中

 

康仲戚,元和十一年到东海去,好几年,都没有回家,他的母亲非常想念。有一天,一位和尚来乞食,她说出了上情,和尚告诉她:‘你只要一心持诵金刚经,你的儿子很快的就能回来。’

 

她不识字,就请了别人写了一部金刚经,并雇人凿开屋柱,将经卷藏入柱中,再将柱子油漆干净,每天早晚都敬礼供养。

 

有一天晚上,雷霆大震,竟然拔走了这根柱子。过了一个多月,仲戚返回家中,用锦囊装了一根巨木,跪拜在他母亲面前,仲戚说:‘我的船航行在海上,遇到大风浪,船破而沉入海中。忽然间响起巨大的雷声,漂来这根木头,我赶紧抱住,遂得漂浮到岸边,我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感谢它的救命之恩。’

 

她的母亲惊叫说:‘这就是我藏经的柱子嘛!’剖开来一看,经卷还在里面。他们母子从此非常虔诚持诵金刚经,终身不辍。

 

八奉公执法的郭参军

 

宋朝温州有位参军,名叫郭承恩。他在赴任之前,亲赴天宁寺礼佛,跪在诸佛菩萨像前焚香祝愿:‘我带领著一家九口,即将到温州上任。赴任后,全家不食牛肉。日常处理政务,必定力行便民,恤念孤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俟考满还乡,我愿舍钱财,用金泥书写一卷金刚经,送到佛寺供养。’

 

他赴任之后,果然不违誓愿,并且严禁民间杀牛。他仁民爱物,广行方便,政迹颇著,深受人民爱戴。后来任期届满,用金泥书写一卷金刚经,送到佛寺供养。

 

他准备返回绍兴,和同僚司法名叫元珍,共同乘船还乡。参军家眷在前舱,司法家眷在后舱,航行到绍兴府界时,忽然遇到暴风,四周一片昏黑。全船的人在惊恐中,看见海内鬼神将船凿为两段,前舱顺风安抵岸边;后舱则沉入海中,元珍一家人都葬身鱼腹。

 

原来,司法平日受贿徇私,贪赃枉法,害人无数,故遭此惨报。而参军秉心良善,奉公执法,誓愿救人,仰承金刚般若不可思议之神力,而得免难。

 

‘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确非虚言!

 

九臂出奇香

 

陆彦通,隋朝人,每天持诵金刚经十遍。他出任武牢宰邑时,邑人为了暗中接应李密,计画要杀害他,彦通赶紧逃遁,贼兵持刀从后追赶,他跑到一个很深的溪涧前,被迫跃入涧中。

 

这时,他看到空中出现金刚神抓住他的右臂,放在磐石上,所以身体一点也没有受伤,金刚神说:‘因你持诵金刚经虔诚,故特来相救。’彦通安全地返回家中,右臂则发出奇香,几天后仍未消失。

 

彦通从此精勤诵持,又劝化大众读诵此经,后来官至方伯。八十九岁的那一年,他索笔书偈。偈曰:‘八十九年在世,随身做些活计,今日撒手便行,明月清风自在。’书写完毕后以香汤沐浴,端坐而逝。

 

十念经五十年,背上发光

 

元初,是唐朝九江人,平日在市场贩卖薪材,时常持诵金刚经。七十岁时,有一个晚上他涉水返回江北,走到中流忽然遇到大风浪,同伴都溺死,惟有元初浮在水上,漂浮到南岸。

 

这时,岸边停泊的都是大商船,船上的人看到元初背上发光,高约数尺,以为他是什么贵人,争相赠送衣服,并请他吃饭。

 

彼此经过交谈,才知道元初是村中的老叟,问他背上发光的原因,元初说:‘我念诵金刚经已五十年,背上的光可能是经卷发出来的。’

 

元初前前后后发生不少厄难,屡次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十一神龙扶舟

 

陈利宾,唐朝会稽人。弱冠明经及第,擅长诗文,年少时就经常念诵金刚经,每次遇到厄难,均得经力相助。

 

开元年间,利宾乘船从会稽前往东阳,适逢久雨,江水暴涨,利宾乘坐的船及同行的二十多艘船一同出发。一会儿,天色昏黑,风涛大作,所有的船都被吹到界石窦。由于波涛的冲击,同行的二十多艘一到窦口就被撞坏。利宾见状,赶紧念诵金刚经。当他乘坐的船快到窦口时,忽然看到一条好像赤龙的怪物,从水里扶起船身,因此才能靠岸,全船的人得以活命。

 

大家齐声赞叹,这是陈利宾诵经的功德力所致,再三向他致谢。

 

十二一片经卷的灵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