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别的,当初她将三村里劳力工钱提到三十文每天,还让他们高兴得什么似的,这样他们大概收入也算得到了。

    就算能交上一两银子,家里也快掏底了。

    就算一开始能供得上,但很快怕就因交不起束修而弃学吧。她的目的不是要从这些穷村子捞束修钱,而是传播文化,扫盲。

    她当然没有伟大到要当大明教育家,但她希望这样便宜的塾学一步步扩散出去,遍布天下时,读书人增多了,生活环境也会变好的,她也能在家里数钱了。

    薄利多销、生源决定成本,她手中培养着大批教育工作者,根本不怕外来的秀才唱高价。

    但她没有公开工钱,只是私下让刘学贵到了田庄再说。

    田庄年初就由三村张罗上来入学名单,一共八十人,可以预见收入是四十两。

    杨诚和李德善各带一个班,只要依样画葫芦把她平日教的那套用上就行,包吃包住每月工钱五两银子。

    对穷家孩子来说不少了。

    但丁石头仍然制定了三个月试用期,若这两个少年只会读书不会教书,还是要换人的,不能在那儿白瞎工钱。

    试用期第一个月二两,第二个月三两,第三个月四两,若能撑过三个月试用,就能拿到五两银子了。

    自然,刘学贵是不存在试用期的,他一直拿五两工钱。

    外村少年早就知道刘学贵不但在复学班,更带启蒙班而且工钱很高,因此平日也视他为管事,多听他的话。

    这也是丁石头放心让刘学贵去带队的原因,不存在不服众的问题。

正文卷 第593章 出远门不用害怕

    这天复学班没有照常上课,而是由丁石头教大家吹笛子,也算是上一堂音乐课吧。

    这时代又不能专门教唱歌,她也不精通乐理音律,更不能将她会唱的歌曲一一教给大家来唱吧。

    所以,她只能教吹笛子,也算是一个交代,毕竟塾学要走长远,还是要教音律和骑射的,不能输于其它塾学。

    南城村的少年们那天从山上回来当晚就去了李耆老家买竹笛。

    后来丁石头让丁点去把剩下的几十支买回来,让李耆老小赚了一笔。

    今天,丁石头把一次买回来的笛子分发给外村少年,全是免费赠送,可把南城村的少年们馋了一回。

    但他们从来没交过束修,一直以来老大对他们多好他们也心知肚明,因此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并没有多说什么。

    上午教吹笛子方法,又以《乡间小路》为例教他们实践,顺便把这首歌也教了。

    大家会唱,吹起来也能把握住吹奏的旋律和感觉。

    中午让他们回家自己练习,下午继续。没有什么乐谱和音律方法,只是简单的七个音符掌握方式。

    这不比教认字,教会一个是一个,就算是教字,认识的字累积起来也是要组词、造句、写成文章的。

    因此,今天只教了基本方法和简单的曲子,等他们以后熟练了吹奏之法,也能自行发挥。

    熟能生巧,没那么死板的方法,不然没上过学的小牧童又是如何吹起悠扬的牧笛的呢。

    但是明天刘学贵、杨诚和李德善就要去田庄了,他们只能学一点算一点吧。

    中午放学时,丁石头把杨诚和李德善叫到小厅上,先给他们算了第一个月的工钱,那是两个足两的银锞子。

    并且说明这个月的大小端午节都不会回家了,因为往返路上最快也得两三天,根本赶不及回家,只能留在田庄过节。

    中秋虽会放假但同样可能回不了家。

    “中午回家和家里人说清楚这事儿,也让他们给你们收拾行李,田庄包吃住,带换洗衣物便可。”

    “下午来签了用工契约,明天早上出发,后天下午就到了,出远门不用害怕,田庄里人很多,有什么需要找张管事。”

    “以后来去,会安排马车给你们。还有骑射课,以后有机会再教你们,不必担心。”

    看着因为收到巨额工钱而欢喜、因为要离家去做工连过节都不能回家而担忧的少年,丁石头便多说了几句话安抚他们。

    但过节回不来,每月却有四天集中起来是可以回家的,因此少年很快想明白也就不担心了。

    “多谢老大给我们这样好的活儿,我们一定好好做事,也好好读书。”

    杨诚朝丁石头行礼,不因丁石头和自己差不多大还是女孩子而有丝毫轻慢。

    “杨诚说得对,我也是,一定不辜负老大给的机会,不给老大拖后腿。”

    李德善也跟着行礼,压下一脸激动情绪。

    “记住,你们是童生了,以后还要考秀才的,为人处事不说要呆板守礼,但行事举止多些注意,戒急戒躁,有事情和刘二哥一起商量。”

    杨诚和李德善看了刘学贵一眼,连忙应诺。

正文卷 第594章 表明自己的计划

    “回去吧,下午继续学笛子。”

    丁石头含笑看着两个已明白要听刘学贵领导的少年,便让他们回家收拾收拾去。

    “我昨晚就收拾好了,你就没有什么话要叮嘱我的吗?”

    来到院子里,刘学贵给站在院子里的赵简行礼打了招呼,便笑看着丁石头。

    昨天她就说了田庄塾学带班的事,就已经交代过他负责三个月带出那两个新老师后再回来的事。

    但今天她跟那两人说了那么多,却没对自己多说一句,让他忍不住眼红了。

    “给你三个月时间把他们带出来,你自己也要留个心眼儿,以后塾学会越来越多的,你负责带新老师出来。”

    丁石头也笑看着刘学贵,却毫不客气地给他掏了底儿,以后本该她来做的带老师的任务,就交给他了。

    如果这次他带得好的话。

    如果带得不好,还得多留在这里跟着她学习。

    只是这层意思她没有说出来,免得还未出师,先折了人家的士气。

    “好,我也和他们一样,会好好努力的,也会更加努力读书,三年之内目标,秀才。”

    刘学贵因为丁石头的话诧异了一下,但想到平日她对他的栽培,便有些了然地笑了起来。

    但他的话,也是在向她表明自己的计划,不管带学生还是带老师,他的目标还是在考秀才这件事上。

    “自然,三个月后若杨诚和李德善能单独撂手了,你回来在咱们村带新老师也是一样,先培养起来,你在表哥跟前读书时间也方便一点。”

    丁石头明白了他的心思,想了想便调整了一下方案。

    其实在明年院试之前,她顶多只是探测一下市场,不会立刻就开新的塾学的。

    这一次她都没想到能考上二十八个童生,但有了这么顺利的开始,以后的路绝对不会这么顺利,而且塾学和少年们承担的压力只会更大。

    何况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江夏村塾呢。

    刘学贵见丁石头立刻做了这样的安排,心中感激地抱拳行礼,便告辞离开了。

    他的工钱一向是月中结算,所以刚才丁石头没有给他钱,但昨天就说好了,工钱直接给到他家里便行。

    而丁石头今天就把杨诚和李德善的工钱给了,并不是说以后都在每月初一发工钱,而是让他们带着钱回家安置家里。

    以后会在月底发放当月工钱,他们每月回来就过来这边向表哥请教功课是肯定要的,不可能全靠自己读书。

    到那时再把工钱给他们,因此,五月的工钱已经给了,六月的工钱就要等到六月的最后四天里。

    杨诚和李德善听得明白,自然不会反对这样的安排,反而觉得丁老师很贴心,这样,他们每月都会回来听一天课。

    而最后一天是沐休,为了不打扰放假的表哥,他们也提出在回家的第二天或者当天下午过来。

    去田庄以后,他们才知道那家田庄之所以要走一天多路,那是以丁老师和表哥夜宿镇上造成的,他们只要早起摸黑赶多一点路,当天夜里就能回家了。

    但现在他们并不知道,还在那儿忧心时间上的短暂。

正文卷 第595章 增建图书室

    杨诚和李德善五月初二天亮就匆匆赶到了南城村,在丁家等待马车,却发现是王钱赶着丁家的马车送他们过去。

    他们在塾学里读书这么久,自然认识这里的长工,有熟悉的人送他们过去,心里也更加安定了。

    他们除了书箱,只背了一只包袱。

    如今已是五月,天气只会越来越热,带的都是夏衫和布鞋,还有两双草鞋,以防雨天弄脏布鞋。

    而且他们是农家人,未来前程还有长远的路要走,不敢因得意而失了本性。

    这个问题不但丁老师说过,家里长辈也细细叮嘱过。

    因此,这次做工,他们也是奔着赚钱养家和长期读书的初衷去的。

    套上马车,三人和丁石头、赵简、丁点他们作揖道别后,便爬上了马车。

    村长家没人过来送行,显然是刘学贵昨晚说过了,此去也不是很远,却能当作长大的历练。

    加上如今村长家对丁石和九九塾学的信任,根本没有任何担心。

    大家都上了马车之后,秦夜带着人又抬了一只大木箱出来,顿时让三人诧异。

    但他们只当是表哥要带回去的东西,也没多问。

    直到去了田庄才知道,表哥的父母家人根本不在田庄上,张管事说田庄东家叫丁石,而陈拾做为另一个管事说,这是赵家给的聘礼。

    简单一句话算是解释了庄子和赵家还有丁石头的关系了,却又仿佛什么也没有说。

    但少年们在知道赵家人去了嘉兴外婆家定居后,便不再问了。再问毕竟是人家的家事,反而显得他们失礼。

    反正到了田庄一看不但有熟悉的风景,也有专人负责做饭和洗衣,住的地方还是干净宽敞的单间,让他们满心欢喜。

    而一路让他们疑惑过的大木箱,再次让他们惊讶了。

    大木箱里装的全是书,而且是他们现在读得懂却买不起的书。

    要考秀才,除了会做八股文,当然还要博览群书,老大说过,要增加面和知识储备量,腹有读书气自华。

    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的道理。

    但他们平日能买些笔墨纸张就不错了,买书几乎不敢,因为会更加消耗家用,一家人勒紧裤带过日子。

    就算是领着工钱的刘学贵,买书也是慎之又慎,挑自己最需要的才买。

    而丁石头提供的借用书,给大家解决了一大难题。他们早已习惯在老大这里和同窗之间互相借阅书籍。

    他们以为来到田庄没有这样机会了,想着先熟悉这边的带班任务,月底回去时再买两本书来读。

    却不想田庄里也会增建图书室,他们读书不用自己掏钱了。

    大家欢喜得当晚都睡不着,摸着借来的新书看到夜深。

    好在年纪轻,平日也常挑灯夜读,不然怕要影响第二天的上课了。

    第二天在敞屋地坪里,看着来读书的学童里有一些年纪并不比他们小多少,但他们并没有觉得优越感。

    他们理解这种读不了书、也读不起书的心情,而那些少年在看见夫子竟然和自己一样少年后,都红着脸低了头。

    他们顶多能写自己的名字和记几个数而已。

正文卷 第596章 就像丁石亲临

    “不必低头,以前没有读书不是你们的错,如今有了塾学,大家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刘学贵见状连忙大声安抚他们。

    少年们霍地抬头,不敢置信地望着刘学贵,心里却隐隐生起希望。

    他们努力之后,也能像面前年轻的夫子一样呢?

    “现在开始整队,听我口令!”刘学贵见他们抬起了头,便立刻转移了话题。

    如丁石头当初带启蒙班一样,先从整队开始,教他们规矩、制度、数字。

    第一天上课,自然是从公开课开始。

    当初丁石连上了十多天免费的公开课,才让大家交上束修,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九九塾学。

    如今田庄这边的九九塾学刚开,虽然丁石凭着田庄东家的身份直接和三村的村长、耆老沟通,一切顺利得多。

    但刘学贵却很清楚,他今天站在这里,就是当初的丁石!

    各村学童是送来了,但看到他们当老师的这么年轻,必然心存疑虑,甚至可能读完一个月就不读了。

    他受丁石所托来到这里,不仅仅是带新老师,更是树立起九九塾学的制度和风范。

    将九九塾学的教书特色播种在各村学童和家长心里,让他们从此坚定不移地选择九九塾学。

    丁石曾跟他说过,这不仅仅是赚束修的问题,人要进步要懂得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