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崔良栋道:“道长如今就在家给老爷烧炼一味金液丹,说是要多炼些,让老爷到京里后不舒服了便服一把。”
嗯,很好,听名字就知道是搁了重金属的有毒丹药。
崔燮心里默默鼓了鼓掌,脸上却带着关切之色,问崔良栋:“这药是治什么的,老爷从前一直吃么,可有什么忌讳?”
崔良栋满心敬畏地说:“这可是空云子道长拿手的良药!前年老爷去榆林纳粮,因着中途叫马贼抢走了粮食,没能及时交到军中,狠狠挨了几十板子,打得两股俱坏,伤口拖了一个多月才结的痂,站起来走不几步就得躺下。亏得道长用金丹内服外敷,才救了老爷性命,慢慢儿调养得他能走路了。
“老爷那时伤实在太重,回到家就染上了……”崔良栋忽然压低声音,凑到崔燮耳边说:“染上了下元虚冷、不能固精的症候,又是道长炼了这金液丹替老爷调养,如今才见缓解。这丹药真是救命仙丹,大爷只管放心吧。”
崔老爷真是人老心不老,活一天折腾一天。不过也幸好他爱折腾,不然这位空云子道长又怎么能到崔家呢?
崔燮感叹一声,摆了摆手:“行了,你好生备办婚事吧。衡哥虽不再是嫡出,可我不能娶妻,新妇进门后就得担起宗妇重责,这场婚事也得照着娶宗妇的规模大办,不可委屈了杨家姑娘。”
崔燮写了条子,叫崔良栋到柜台取银子重修老宅,不计银两花销,也不必计工夫,成亲之前能修好就行。
因两家子女都是耽误得年纪大了,婚事也办得紧凑了些,纳采礼崔燮这边就先下了。用的是谢瑛出城打来的一对大雁,加上几匹上好丝绸,金银器皿,请了正在他们家坐客的江南名士祝枝山与两位国舅作媒,足足地给了女家面子。
祝枝山可是《少年锦衣卫》的作者。
崔燮找国丈借出儿子来,就在两位弟子面前切切叮嘱,叫他们这一趟好好表现,好叫祝才子揣摩准他们的性情行事,把连环画里的人设立起来!
两位国舅霎时间腰也直了、背也挺了,呼吸都放轻了,闪着两双明如星子的大眼跟崔燮保证:“弟子们一定在祝举人面前展露出英雄本色,叫他把我们写成天下人都羡慕的少年锦衣卫高手!”
俩人做梦一样盼着路上能碰见什么山贼霸匪,好英雄救……书生,叫祝允明把他们写得更英武神勇些。
结果纳采、问名二礼一气儿办好,捎了女方的八字回来合婚,这么远一趟路上也没遇上个不长眼的打劫他们。
两位国舅深感失落,祝枝山回来倒是跟崔燮夸了他们俩“聪敏机警”“礼待士人”,比起前朝周太后和万家的亲戚们,简直是外戚中难得的好外戚。
崔燮又提点他:“他们兄弟在连环画中却不是外戚,而是世外高人的弟子,不能只拿国舅的模子套他们。你这一路留心他们如何机警敏锐,于细微处查见危机,避过多少盗匪侵扰,保得你们一行平平安安来去了么?”
祝枝山讶异道:“这一路太太平平的,哪儿来的盗匪?”
崔燮微微扬起下巴,高深莫测地说:“太太平平?那永平府通判杨大人平常做什么,他们府里大牢关的又是何等人?永平府再往北就是口外,往东又接海滨,都是盗匪异族横行的地方。若非你这趟是跟着张氏兄弟同行,哪里来的这路太太平平!”
他说得那么有道理、那么笃定,让人不由自主就要相信。祝枝山自己眼力不佳,看不清周围细节,仔细回想起路上张家兄弟安排一切,确实是处处都要亲自查看。他们吃茶饭时永远都是用自带的碗筷;在客栈里订好了房间,有时住进去不久也要换房;路上两位国舅时而步行、时而换乘车马;有时走着走着还要改绕小路……
或许就是见着了什么贼匪出没的端倪?
张家兄弟私下可惜着自己的办案技巧没得着实用,半个贼也没碰上;祝枝山倒是替他们想出了许多惊险而无声无息的交锋,回去添改进了《少年锦衣卫》里。
崔燮也不急于催他的稿,先到庙里给崔杨两家合了八字。婚期则是崔老爷请了那位空云子道长提前算定的,就在六月十四,是个宜嫁娶的好日子。两家儿女年纪都不小了,做家长的都愿意早日合婚,不敢拖延,崔燮写了帖子,将文定、请期合为一桩,叫崔良栋带着正式的聘礼去永平下定。
他在京里忙忙和和地给崔二筹备婚事,迁安县里,世外高人空云子道长也终于炼出了两炉金丹。六月初三,崔老爷装了仙丹,依依不舍地送金银辞别了仙长,终于带着全家起身赶往京里老宅。
一家人带着行李,走得自然不快。他们还没进京,谢瑛就已收着了空云子道长离开北直隶的消息,还有那位道长最后给他的信。
这位道长也是在宫里供奉过的,炼的都是正品金丹,也不会下毒杀人,所以他给崔榷的都是玄门正宗的好丹药:两炉舶上硫磺烧炼的金液丹,里头还特送了几粒外裹了硫磺的毒龙丹。
崔榷刚从榆林回来时,伤口溃烂难愈,就是空云子拿毒龙丹救回来他一双腿,后来崔榷下元虚冷,就一直吃着他新升炼的金液丹涩精固本。这两种丹都是仙方传下,曾献给皇上的好东西,放到哪儿也不能算毒药。
但金丹本身就都有丹毒,吃时略不小心就能出事。
毒龙丹虽是玄门四大丹之一,擅治一切病症,服后却畏风,若不小心经了风,就必须立刻用浓白糖水救治。否则轻者寒战、呕吐,重者痉挛僵直,施救不及时,人就废了。而且毒龙丹毒性强,一次只能吃莱菔子大小的一粒,不能多服,金液丹却是一次可服食三五十粒的。
若他不幸一次多服了几粒混在金液丹里头的毒龙丹……
谢瑛淡淡叠起信纸,将一端压到烛火上,看着它慢慢烧向自己指尖,在即将燎到皮肉的一刻,将纸扔到了火盆里。
虽说崔燮和崔榷有杀身之仇,毕竟那肉身也是崔榷亲生,有父子之实,还是别沾了这桩罪孽的好。反正他一个锦衣卫,手里早积了不知多少冤魂,不差这一个。
谢瑛绝口不提这事,崔燮心里却有数,崔家祖孙回老宅后,他便借口请安亲自去看了看崔榷的脸色,问他那位仙人医术如何。
崔老爷如今对长子有了成见,听他问什么都觉得他不怀好意,暴喝道:“空云子道长是当世真仙,不贪金银名利,岂能和那些寻常道人相类!若无道长的丹药,我早叫刘家那些强人害死了!我在乡下养病,全靠空云子仙师照顾,你当时又在何处?现在竟来质疑仙师的本事,当初怎不见你寻个有本事的名医来!”
他如今满面红光,声音极宏亮,喊得满院子里都听得见。两个弟弟低着头不敢说话,老夫人忙叫人出来数落儿子,把三个孙儿召到内院,劝慰崔燮:“你老子吃了些大热大燥的丹药,脾气急,你别合他一般见识。等回头他的病好了,不吃这药了,人自然也能变回原先那样。”
这却只是老夫人一厢情愿了。
崔衡、崔和兄弟见了大哥,就像老乡见了红军一样,恨不能抱着大哥哭一场,哀哀叹着气说:“自从父亲丢了官,脾气就一天比一天坏,腿伤了之后就更能折腾人。亏得空云子道长能劝着些,不然父亲还担心我们兄弟成亲后夺占他的气运,恨不得我们也似大哥你似的一世不婚。自打前月道长离开,父亲的脾气就一天天压制不住,我们兄弟过得好不揪心……”
崔衡更担心:“我怕新妇进门,父亲脾气一时压不住,也这样对她,岳父那里可怎么交待?”
他岳父可是特地为女儿请了假,送女儿进京成亲来了。万一婚礼或是亲家相会时,父亲脾气上来,再对他们兄弟又吼又骂,闹得家丑外扬……
崔燮安慰道:“老爷也是病中脾气改变,做儿女的只得体谅,到那天我亲自招呼亲家就是了。”反正人家嫁女是冲他这个翰林,又不冲一个罢了官的从四品参议,有他多请些宾客给亲家充面子就是了。
兄弟们说了不多会儿,崔榷便叫长子过去教训了几句,说是崔燮气运太盛,怕他在崔家待久了要压制崔衡的运数,耽搁他娶妻,就不留他在家吃饭了。
崔老夫人气得简直要动家法打儿子,崔榷只管躲在外院,亲自盯着崔燮出门,不许人留他。他那两个小儿子不敢顶撞父亲,又舍不得大哥,无奈地说:“我们明日去侍讲府陪大哥吧。”
两人送崔燮到门外,心中都有千言万语要诉,可门口偏又有太多邻居盯着,什么也不敢说。
崔燮看着他们俩那鹌鹑样儿,简直像看见了刚穿到这个世界,不敢跟邻居说一句父亲不慈的自己,倒有些同情他们,伸手拍了拍两个弟弟已不再窄小的肩:“你们这一科考中秀才,兄长心中十分欣慰。我在那边家里设了考棚,李师弟与一位吴中来的祝举人都常在那儿读书,你们有空就过去练习,不必拘束。”
两位弟弟在家乡积累的思慕依恋,这一下子就冲得差不多了。
但不管崔榷怎么厌恶长子,这场婚事上崔燮才是新郎之外最重要的人。
他穿着正六品官的鹭鸶补服,与杨大人衣着装官职恰好相衬,来参加婚礼的还有国丈张家父子,有风流俊雅的翰林,或是翰林们请来的部院大员,有如今名动京师的锦衣卫镇抚使谢瑛……崔燮不在,崔家都没人招待得起他们。
崔衡身着新郎袍跟在他身后敬酒,崔和则穿着秀才衣冠招待随家长来的官员公子。崔家老宅内外热闹纷呈,到晚间竟连他们家根本高攀不起的当朝首辅刘吉也命人送了贺礼来,礼虽不重,这份心意却也够崔燮懵一阵子的了。
这场婚礼办得异乎寻常的盛大,可这份热闹体面却似乎都围着崔燮打转,也分给了崔衡兄弟和崔家老夫人一部分,却唯独和这家名义上的主人,曾经也是一家支柱的崔榷毫无关系。
他身边清净,心里却如滚油煎灼一般,好容易忍到新人拜过堂,入了洞房,就再也忍不下去,告了病退至自己房里,打开了仙师临走前送的金丹。
空云子临行前共给他炼了两炉丹,满满地盛了一个手臂长的丹药葫芦。之前他都省俭着吃,叫这场婚事一刺激,也不想再省,痛痛快快地倒了五十粒,拿冷酒送下,走进了爱妾们住的小跨院。


第259章 
儿子成亲; 崔老爷倒夜夜做起了新郎。
亏得空云子道长的药管用; 新妇见家长、祭祖的时候,他还能满面红光地坐在上首受儿子儿妇的礼。
新婚三日回门; 崔衡这个姑爷在岳父家里表现得居然也不错。特别是讲起《三礼》; 拿出的都是王状元私辅小课堂上才有的精深剖析; 听得他岳父连连点头,觉得他跟他哥一样是个读书种子。
算不上才子吧; 也是个本份正经有前途的读书人; 这女儿没嫁错!
崔衡对新婚妻子和岳父也都十分满意,回门之后便跟父亲请求:“杨氏家在河南; 岳父见在永平府任职; 将来九年任满; 也不知又要调往何处。她跟着我在京里,往后就要抛别家人,难得再见了,我想带她回岳父家一趟; 住过对月再回来。”
其实女婿依岳父而居也是常事; 当初王守仁成亲不也是在岳父家结的婚; 婚后才回老家的?崔衡一个秀才,跟着举人岳父在任上待几个月,跟着读读书、见识见识怎么做官,也不算坏事。
崔榷一个做公公的,又不用媳妇伺候,强留他们夫妇也没什么意思。再想起当日崔衡婚礼上自己受的冷落; 看见这个儿子也有点堵心,摆了摆手道:“我还敢管你?你可是叫你大哥调教出来的才子,又有举人岳父撑腰,岂还愿意留在我这罢职罪人身边服侍!去去,你自己去跟你祖母说吧!”
他气也好、怨也罢,崔衡都不放在心上,更不会因为他自贬一句“罢职罪人”就吓得不敢违逆他。
崔二少美滋滋地去跟祖母、兄长道别,带着新婚夫人去永平了。
老夫人还指着崔燮将来娶个宗妇,倒不太急着让二孙媳妇管家,轻易就答应了,只叮嘱他们小两口养好身子,早日要个孩子。
崔燮也觉着衡哥跟着岳父比跟着生父好,听说他要离开,也痛快地说:“家里事有崔良栋操持,你倒不用急着回来。跟杨大人翁婿好生相处一阵子,也见见他们官人办事,将来自己选了官,有这见识打底,便不用手忙脚乱了。”
崔衡原先只是为了叫妻子高兴才想去岳父家住一阵了,让大哥一提醒,无端端又涌起了几分责任感。
是啊,他已经是秀才了。
将来无论是取中举人、进士,还是捐个监生,都有机会当官了!
他父亲当京官时他年纪还小,后来又被大哥关在京里念书,都没见过官衙大门朝哪儿开的。如今随娘子回岳家小住,岂不正好跟岳父出入衙门,学着做官判案?
他躬身谢过崔燮,收拾东西去了永平。
崔二带着新妇与陪嫁的家人去了岳父家,崔燮每天也只在散值后回家请安一趟。一家六口人少了三口,崔家老宅竟也没显出寥落冷清之态,反而车马不断,比从前崔老爷还在京里做官,徐夫人操持崔府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