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努尔哈赤评传-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廷[17]。林丹汗看了复书以后大怒,将努尔哈赤的使臣武巴什扣押起来。为了报复,后金先后扣押了察哈尔蒙古五名使者。察哈尔蒙古扣押后金两名使者[18]。从此,察哈尔林丹汗与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之间,就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
林丹汗之所以能够成为蒙古抗金的核心势力,是因为林丹汗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后裔[19]。在蒙古各部中势力最强,蒙古各部视他如皇帝一般[20],地位居于蒙古各部之上。自从努尔哈赤击败九部联军以后,科尔沁鄂巴、明安等贝勒先后归附了后金,从林丹汗的管辖下分离出去,引起林丹汗极大的不满。随着努尔哈赤的八旗兵不断地向西推进,致使林丹汗每年从明廷取得价值百余万两的赏物[21],化作乌有。明廷沿边各处贸易关市将陆续关闭,严重地威胁着蒙古上层贵族的正常经济生活。如果努尔哈赤要向辽沈、广宁推进,在经济上将断绝蒙古日常工业品的来源。这就造成了蒙古与后金之间的根本利害冲突[22]。
蒙古的另一部是科尔沁蒙古,由于经济上的切身利益,鄂巴、莽古思、明安、孔果尔等贝勒先后归附了后金,成为后金势力的一部分。因此,林丹汗的察哈尔蒙古与科尔沁蒙古,成为这个时期蒙古各部分化的两个极端。
在这一发展阶段上,努尔哈赤重点争夺的对象是喀尔喀蒙古,扎鲁特、奈曼、敖汉、巴林、克什克腾等部。努尔哈赤深知,要占辽沈必须借助于蒙古的力量[23]。于是,他或以金帛或以联姻的办法争取蒙古[24],而明廷利用蒙古经济上缺少工业品,必须与明边关交易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弱点,通过赏赐、关市贸易等,加强对蒙古各部的利诱和控制。因此,辽沈大战的前夕,明金双方争夺喀尔喀蒙古的斗争十分激烈。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对明廷开战。为了牵制明军,战前努尔哈赤派人多带银两等物,送往蒙古各部,要求蒙古各部或统兵助战,同抗明军,或分兵几路进犯明边,以牵制明兵,配合后金军进攻辽东各城。蒙古有些部落答应出兵相助。因此,当努尔哈赤统兵攻占抚顺、东州、马根丹等城堡时,乃蛮、炒花等部出兵进犯长永堡(今沈阳城西南)。宰赛、煖兔等统兵至辽河岸下营,向明廷讨赏,起到了配合努尔哈赤的八旗兵,牵制明军的作用[25]。
努尔哈赤夺取抚顺、清河以后,全辽震动,万历皇帝大怒,积极调兵遣将,同时向沿边各部公布赏格。规定有能擒、斩努尔哈赤者,赏银一万两[26]。在明廷悬赏的引诱下,乃蛮、炒花各部转到明廷一边,愿意“纳款”,听从朝廷旨令[27]。明军在萨尔浒大战中败北后,后金的兵威大震,蒙古各部又有所反复。察哈尔林丹汗竟出十万大军,大扰广宁东西及山海关迤西各地。致使辽河东西一时出现了所谓“夷虏交讧”的严重局面[28]。宰赛、煖兔的二十四营蒙古也转向后金国一边去了。因此,同年四月到六月,他们“哄骗”开原总兵官马林,以助兵共守开原城为名,使马林弛于防守,配合努尔哈赤夺取了开原。在努尔哈赤兵临开原城下的时候,宰赛、煖兔侄叔率领三千骑兵抢了明边的庆云堡,又派三万骑兵围攻镇西堡(今辽宁省铁岭县西北“镇西堡”)。炒花部二十营出兵五千到广宁挟赏,严重的牵制了明军。后金兵攻下开原以后,努尔哈赤将开原的余财“十数万”分给宰赛、煖兔和炒花各部,以满足蒙古各部的贪取财货欲望[29]。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积极的外交活动,大量的物质引诱,使蒙古各部多次从明廷一边转向后金,可以说,在铁岭之战以前,努尔哈赤实施对蒙古的外交方针得益匪浅。但是,后金奴隶主集团无限制的贪欲,不间断地向西推进的政策,与蒙古封建主的根本利益是相冲突的。因为,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廷在辽阳的长勇堡开设木市,沿边西自广宁东到辽阳,所有以游牧为生的蒙古部落,都“以木市为命”。泰宁卫伯耍儿部大小头目六十多人,都驻牧在辽沈、开铁正北,贡市、赏赐都在新安关(今辽宁省开原县庆云堡西北十里)[30],努尔哈赤再越过铁岭向西推进,明廷势必罢市、停赏,将使喀尔喀蒙古各部丧失数十万两市赏之利,将使蒙古的马、牛、毡、革等土产,断绝关市贸易[31],从而得不到来自汉区的日常所需要的布、帛、锅等日用工业品。总的说来,喀尔喀各部的部众“资以为生料”的经济命脉将被割断。因此,努尔哈赤与喀尔喀蒙古各部,在经济领域的矛盾日趋激化,为努尔哈赤对蒙古各部的外交争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也是蒙古各部在辽沈、广宁战后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占领开原以后,明廷认为,辽河以东若是彻底丧失,辽河东西的女真与蒙古之间将再也没有阻隔了。蒙古、女真若是联合起来,全辽的边防将要崩溃。于是,便积极地对蒙古各部展开了外交活动,以大量的白银抚赏北关叶赫部和蒙古,同时对于宰赛、煖兔等蒙古头领讲明努尔哈赤西进对蒙古各部的利害关系,“设词激怒”了宰赛贝勒[32]。所以,当努尔哈赤统兵占据铁岭的时候,宰赛贝勒父子联合扎鲁特的色本、巴克、巴雅尔图、岱青、科尔沁明安贝勒的儿子桑葛尔寨等,统率一万多蒙古骑兵,增援铁岭,结果全军败北。宰赛父子、巴克、色本等贝勒及一百五十多人被擒[33]。同时,蒙古各部也都与后金发生了经济冲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蒙古成了努尔哈赤最伤脑筋的问题。努尔哈赤在向辽东各城进军的时候,八旗兵在前边攻城略地,蒙古各部乘机在后边夺取牲畜和粮食。比如在攻取开原、铁岭、北关叶赫部等几次战斗中,蒙古科尔沁部、扎鲁特部都在后面抢夺谷物、牛、马和人口[34]。努尔哈赤攻破北关叶赫部时,从叶赫部赶出来三百牧群,路经科尔沁部时,都被明安贝勒的三个儿子夺走了。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十分恼火,三次派遣使臣前去索取,科尔沁部仅仅返还一百六十牧群。其他蒙古各部乘机先后夺取谷物多达一千多石。努尔哈赤愿以一千只羊,一百头牛做代价,要求蒙古退还,而最终都没能如愿[35]。
铁岭战后,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对蒙古各部的外交,获得了暂时的主动权。因为宰赛贝勒是喀尔喀各部中颇有威望的首领,在各部中居于首位[36]。宰赛无论对明或后金要想讲和,各部不敢主战,宰赛要想主战,各部不敢讲和[37]。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抓住宰赛贝勒后,喀尔喀各部一时没了主心骨。同年十月二十二日,喀尔喀部的卓礼克图洪巴图鲁贝勒,经过三个月的筹议,会合五部喀尔喀的贝勒,向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承认云,宰赛救援铁岭是“启衅”、“有罪”,并且表示今后一定以明廷为“敌国”,愿意与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同心协力,借以取得努尔哈赤的谅解。千一月,喀尔喀部众贝勒与后金执政十贝勒的代表,杀白马、乌牛对天地盟誓。誓辞的中心大意是说,两国立盟发誓,共同讨伐有仇的明国。无论什么时候,若是与明国讲和,则需要共同协商,一致行动。若是违背了盟言,私自与明国议和,或五部喀尔喀,或后金执政十贝勒,都将损寿而死。盟誓以后,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决定放向宰赛的一个儿子及被俘的一百人和扎鲁特的色本贝勒。宰赛被俘时,有两个儿子也同时被俘了,努尔哈赤决定将其中的一子喀什克图先放回去,在释放的那一天,大英明汗赐给他貂皮缎子皮袄,猞猁狲皮罩,暖帽、腰带、靴子、布衫、裤子,马鞍子等,热情相送。努尔哈赤说,我考虑,我们两国已议定共同讨伐明国,待得了广宁时,将把宰赛贝勒放回去。在得广宁以前,宰赛贝勒的二子可以交替来此侍候他的父亲,使其有一个人能管理牧群[38]。
蒙古五部喀尔喀众贝勒,为形势所迫,不得不与后金执政十贝勒共立盟誓,然而,主动权却掌握在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的手中。努尔哈赤千方百计的争取蒙古众贝勒携手合作。这是因为努尔哈赤具有政治家的敏感。他认识到蒙古族,在其事业中,是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它的顺逆直接关系到努尔哈赤大业的成败。这也诚如明廷枢臣孙承宗后来所说的,“此为清朝与蒙古及明兴亡一大关键”。[39]因此,努尔哈赤不惜采用一切手段建立与蒙古各部的友好关系,致使蒙古喀尔喀贝勒不得不暂时听从他的指挥,采取实际行动,反对明廷。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前1620年,天命五年)初,大英明汗努尔哈赤派兵大扰明边,兵锋所向直指辽南,目的是企图断绝辽东官军的粮道。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喀尔喀各部数十营蒙古兵都不敢有所动作[40]。后来,他们在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出兵进犯广宁城,企图从西部断绝辽东官军的粮道,以便困死辽沈军民[41]。因此,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所谓“夷南合谋共侵”明边,后金与喀尔喀蒙古都在“一处往来”的现象。
比如,四月二十九日,喀尔喀蒙古军一千多人由辽东边墙的平虏堡(今沈阳市西北平罗堡)抢到郭三屯。五月十五日,努尔哈赤派一千多骑兵,由苇子峪(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苇子峪)人犯叆阳。十八日,努尔哈赤又派出一千多骑兵,再从东州堡入犯花岭山城(今辽宁省抚顺县境)。同时,蒙古炒花部派出一万骑兵,入明边大肆杀掠,毁坏明边墩台四座[42]。后金与蒙古东西呼应,使明边左右受敌。这是大英明汗努方哈赤借西部蒙古的力量,对抗明廷最顺手的时期。它不但表示了努尔哈赤在军事上夺得了主动权,而且也表明了努尔哈赤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胜利。
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夭命五年)的下半年,后金与喀尔喀蒙古各部的关系,发生了突然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原因,努尔哈赤说是由于“陷溺于明国之教唆”。[43]因为明朝辽东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鉴于东部女真、西部蒙古频繁地扰乱边境、挟赏,就采取了所谓的“羁縻之法”,派遣辽东副总兵姜弼到蒙古各部去,以访问北关锦台什、布扬古的后人为名,找到锦台什的长孙女速不地,即蒙古脑毛大的孙媳,赏给她白银一千两。锦台什的次孙女仲根儿,是察哈尔林丹汗的贵妇人,赏给她白银三千两。表而上是说朝廷对于守边有功的人,始终不会忘记,实际上是给蒙古各首领看的,目的是了争取蒙古首领们转变悉度。姜弼代表明廷谕令脑毛大,传谕炒花各部,不要听努尔哈赤的“哄骗”,并约定将共同出兵夹攻后金兵。又再次向蒙古各部宣布明廷的“赏格”,收买后金国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的首级。同年九月,明廷又加赏给察哈尔林丹汗白银四万两[44]。
在明廷的重赏之下,除宰赛本部以外,喀尔喀各部几乎都转向了明廷。其中扎鲁特的钟嫩、昂阿、彻特扣肯等贝勒首先行动,他们将后金派往扎鲁特达雅部使臣和他携带的马、牛、羊、衣物都劫了去。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再三派遣使臣求问原因,喀尔喀各部贝勒既不派遣使臣前来答复,又把后金的使臣拒之门外,不予接见。喀尔喀蒙古的都棱洪巴图鲁派人对大英明汗努尔哈赤说明真情,并陈述说;我的子孙都变心了,没有办法管制。尤其是钟嫩等贝勒更甚。钟嫩先后将努尔哈赤派往各部的使臣锡喇纳、硕洛辉、伊沙穆等人以及他们所携带的马、牛、羊全部劫走,并且率领骑兵掠夺与后金保持友好关系的扎鲁特色本贝勒的马、牛、羊等。因此,努尔哈赤十分气愤,下令将察哈尔林丹汗的两位使臣,立即斩首,以示愤怒[45]。
在后金进军辽沈以前,努尔哈赤对于蒙古各部施以争取、团结的外交方针,或兼以金钱和物质利诱、武力威胁等手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有助于大英明汗努尔哈赤讨伐明朝的战争。但是,蒙古各部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他们今日助明,明日附金,临到辽沈大战的前夕,更多的部落都稳定到明廷一边去了。这不是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的方针、政策造成的,而是明朝的传统影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所导致的结果,是蒙古各部无论在粮食供应,还是在工业品的需求方面,只有依靠明朝的关市贸易、贡赏、市赏才能满足,而后金国大英明汗只能依靠抢一城,富一时来供给蒙古各部一些财帛。比较起来,既不稳定,也非长久之计。从这个意义上说,辽沈、广宁之战,将是使蒙古各部态度转变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为了进占辽东,争取汉族人民,在进入辽沈的前夕,努尔哈赤调整了对汉族人民的政策,过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