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世界名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道点世界名人-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荷兰工人不禁私下议论,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俄国沙皇,史称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出生于1672年5月,他的童年带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1682年,经过一场复杂的宫廷政变,10岁的彼得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伊凡被同立为沙皇,但宫廷大权很快落入了彼得能干的异母姐姐索菲亚的手中。彼得和母亲被迫隐居到莫斯科近郊,过起“体面的”流放生活,无权过问政事。

彼得自幼同使馆区的外国人来往密切,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同时,他又酷爱军事游戏,终日同伙伴们在一起,生活在军事操练之中。他同伙伴们为了便于操练,建立了两个童子军团,一个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一个叫谢苗诺夫斯基兵团。随着彼得和同伴们年龄的增长,童子军团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武装。这就不能不引起索菲亚的恐惧和担忧。1689年,索菲亚策动装备最好的射击军叛乱,准备杀害彼得,正式夺取皇位。彼得闻讯后,率领童子军团迅速出击,镇压了叛乱,亲自执掌了政权。

此时的俄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全俄统一市场开始形成。但是,与西欧一些先进国家相比,俄国至少落后了半个多世纪,社会生活中仍充满着中世纪的愚昧。同时,由于俄国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因而无法扩大海外市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大陆封闭状况,打通出海的门户,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这一切都要求俄国能够尽快地弃旧图新。年轻的彼得一世顺应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效法西方,实行改革。于是就有了前面发生的一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国,为了使俄国国家现代化和西方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他在整个在位期间都鼓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他的统治下,城镇的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在数量上有了增长,扩大了影响。

彼得在统治期间创建了第一支规模可观的俄国海军,并且按西方的形式对军队进行改编,配备军服和现代火器,实行西方式的军事训练法。彼得也使俄国的民政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包括一项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务员要根据其工作表现,而不是其世袭地位。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他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虽然他后来对此项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虽然他制订的政策有许多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俄国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顺应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彼得认为俄国正教会是一股落后的、反动的势力。彼得成功地对正教会实行了部分改组,并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对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国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他还引进了欧洲通行的儒略历,并使俄文字母现代化。在他的统治期间,俄国创办了第一家报纸。

除了所有这些内务改革外,彼得还对外交政策实行改革,这对未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在某方面来说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统治晚期,土耳其在战斗中占了上风,1711年他被迫把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后来,又发生了同瑞典的战争,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打败瑞典军队后,俄国跃居到了欧洲强国之列。彼得在战后也被枢密院尊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

不久,彼得在涅瓦河两岸,即在征服瑞典所获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1721年他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 



美国之父华盛顿



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它位于大西洋岸的波托马克河畔。其实,在1800年以前,美国并没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美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专门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是多么崇高。

乔治·华盛顿173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他是一位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子,20岁时继承了一笔可观的财产。1753年到1758年期间华盛顿在军中服役,积极参加了法国人同印第安人之间的战争,从而获得了军事经验和威望。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不久便与一位带有4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了婚,共同抚养4个孩子。

华盛顿在随后的15年中经营自己的家产,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1774年,华盛顿被选为弗吉尼亚的一位代表去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时,就已经成为美国殖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了。华盛顿不是一位主张独立的先驱者,但是1775年6月的第二届大陆会议却一致推选他来统率大陆部队。他军事经验丰富,家产万贯,闻名遐迩;他外貌英俊,体魄健壮,指挥才能卓越,尤其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成为统帅的理所当然的人选。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忠诚效劳,分文不取,廉洁奉公,堪称楷模。

华盛顿于1775年6月开始统率大陆军队,到1797年3月第二届总统任期期满,他的最有意义的贡献就是在这期间取得的。1799年12月在弗吉尼亚的温恩山,他在家中病逝。

1775年4月19日,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北美各州人民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在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时,波士顿义军正和那里的英军激战。华盛顿立即骑马出发,于7月3日抵达波士顿,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给英军以沉重打击。

在战争初期,美军打得非常艰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临时招集来的农民,衣服破烂不堪,没有武器,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根本不像一支军队。另一方面,美军的后勤供应也极度的困难,士兵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有时一连五六天吃不到面包,只好吃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许多士兵不得不赤脚行军。相反,他们的对手英军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供应充足。所以,美军一败再败,纽约等要塞相继失守,到1777年9月,连首都费城也被英军占领,有些意志不坚的将领竟率兵向英军投降。在极端严峻的形势下,华盛顿始终忠于北美人民的独立事业,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以非凡的才干,把原来自由、散漫,缺乏组织纪律和统一指挥的美军组织起来,在战斗中锻炼成长,逐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正规军。他鼓励美军士兵,号召他们为自由而战,指出:美利坚人是自由的,还是奴隶;我们的田产应当归自己,还是被劫夺、被毁坏;两条路,一条是勇敢地反抗,一条是驯服,正摆在独立军将士面前。他努力将各州团结、联系起来,共同作战。1777年10月,美军在萨拉托加大败英军,从而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局面。与此同时,为了孤立英国,美国又多方展开了外交活动,争取法国等国的援助。1778年6月,法国军舰开进美国,英军被迫从费城撤退,把主攻方向转向南方。1780年,英军把主力转移到南方港口城市约克镇。法国和美军两路并进,直逼约克镇。法军用海军封锁海港,切断英军海上补给线,断绝了英国军队退路,华盛顿则率部从正面猛攻。

1781年9月,英军统帅康华理率部上千余人向华盛顿投降,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战争结束了,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向部队告别。

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华盛顿作为制宪会议必不可少的人参加会议,并成为会议的主席。托马斯·杰斐逊称这次制宪会议是一群“神人”的聚会。在会议上,华盛顿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力,为代表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创造气氛,起到了平衡和协调的作用。最终所有代表都同意将行政权力赋予一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制宪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联邦宪法的通过,揭开了华盛顿人生中新的一页。当时人们都认为美国第一位总统非他莫属。选举团的选举说明了一切。同一天,代表们在各州的州府投票,不可能进行联络,但人们都投了他的票。于是,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统,第一位全票当选的总统,第一位没有任何党派身份的总统。获悉自己当选总统后,华盛顿表示:“我将下定决心,别无他顾,竭尽全力为民效力,以期能在适当的时机尽早解除这一职务,使我再次隐退,以便在惊涛骇浪之后,度过平静的晚年,以享天伦之乐。”

华盛顿渴望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安享自己的晚年。1797年3月3日,他等待已久的一天到来了,这是他担任公职的最后一天。他举行了一次庄重而热烈的告别宴会,最终结束了他的公仆生活。在人们的惋惜、痛苦和眼泪中,华盛顿平静地离开了政坛,回到他向往已久的家园——弗家山庄。他的退隐为美国总统的任期立下了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与当时的其他美国领袖如托马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相比,乔治·华盛顿缺乏创新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但是他比所有这些雄才大略的人物都重要得多。无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期间,他在行政领导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会达到目的。对美国的形成,麦迪逊的贡献是重大的,而华盛顿的贡献几乎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革命巨头罗伯斯庇尔



1791年9月30日,法兰西共和国制宪会议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众人正全神贯注地听一个人发表演说。这人中等身材,苍白瘦削,有些虚弱。一双深陷的眼睛,时而热情滚滚,喷射出太阳一般的光辉,时而又若有所思,显得镇定深沉。只听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反对在宪法中规定国王有否决权。如果大多数人的政治权利被剥夺,那么《人权宣言》中说的权力归人民就是虚伪和欺骗!是谁完成了我们的光荣的革命呢?难道是一些名人和富人吗?不!只有人民才想革命,只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台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这位演讲的人就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政权的领袖罗伯斯庇尔。

1794年7月27日,雅各宾派执政后的法国国民公会,照例是下午开会,然而这一天的上午11时,就有许多代表来到会场。他们在走廊里来回踱步,一些人还在相互交换着眼色。中午12时,国民公会的议长宣布开会。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比尔坐在会场正中的前排,认真地听着代表的发言。突然,一个代表跳上讲台,声嘶力竭地喊叫着:“我要把黑幕揭开!”紧接着,好几个代表跳上台来:“打倒暴政者!”他们用恶毒的语言攻击罗伯斯庇尔。“逮捕罗伯斯庇尔!”两个代表狂喊起来,会场内一片骚动。不久,国民公会宣布逮捕罗伯斯庇尔。

两次性质相同的会议,反差如此之大,针对的却又是同一个人。是什么原因,使得曾为法国大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罗伯斯庇尔,在他和其他革命者共同创建的法国最高革命机构——国民公会中被宣布逮捕?这还要从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说起。

罗伯斯庇尔1758年生于法国北部阿尔土瓦省的首府阿腊斯城。他家好几代人都是律师。6岁时母亲不幸去世,9岁时父亲离家出走,他从小由外祖父抚养成人。从中学时代,他就酷爱阅读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进巴黎大学后,他亲自拜访卢梭,受到卢梭热情接待,两人倾心长谈,这对他以后从事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大学毕业后,罗伯斯庇尔回到家乡当了8年的律师,并以斗争坚决、生活俭朴而著称。

1789年春,31岁的罗伯斯庇尔当选为三级会议代表,并出席了在凡尔赛召开的三级会议,从而登上了法国的政治舞台。起初,这个外省青年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他在制宪会议上发表了一篇激昂的演说,提出消灭等级特权,保障人权、出版和信仰自由,代表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名字在人民中很快流传开来。在革命初期,巴黎有很多革命俱乐部,以雅各宾俱乐部最为有名,因为其成员经常在圣雅各教堂开会,所以人们称他们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是该俱乐部成员,后来他又成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他主张彻底消灭封建专制,建立一个真正人人平等的共和国,因此,他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日俱增。

1791年6月,国王路易十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