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永济西)。镇守蒲坂的东魏守将薛善举城迎降。宇文泰率军进至蒲坂,并派兵占领汾州(治今山西吉县)、绛州(治今山西新绛)等地。宇文泰部将独孤信领兵进至新安(今属河南),高敖曹率军退至黄河以北。独孤信遂进逼洛阳,进而占领金墉(今河南洛阳西北故城)。荥阳及颍州(治今河南长葛东北),梁州(治今河南开封)、广州(治今河南鲁山)皆降于西魏。十一月,东魏行台任祥进攻颍川(今河南许昌),失败、亡失万余人。西魏军连克下阳(治今河南宜阳)、豫(治河南荥阳汜水镇)等州。至此,黄河以南附近诸州郡多被西魏军占领。

    东魏元象元年(538年)二月,东魏大都督贺拔仁率军进攻西魏南汾州(治今山西稷山西南),该州刺史韦子粲投降。东魏大行台侯景等于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整训军队,准备恢复被西魏军攻占的诸州。是时,西魏颍川守将梁回、悬瓠守将韦孝宽均弃城西归。侯景部顺势进攻广州(治山北县,今河南鲁山东),未克。西魏援军到达,侯景派都将卢勇击破之。西魏广州守将骆超举城降东魏。至此,南汾、颍、豫、广四州复入于东魏。

中国战争 宋孝武帝广陵之战

    宋大明三年(459年)四月至七月,宋孝武帝刘骏遣兵攻破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斩南兖州刺史、竟陵王刘诞之役。

    宋孝武帝刘骏对竟陵王刘诞多聚才力之士,蓄精甲利兵,畏而忌之。遂于大明元年使其出镇京口(今江苏镇江)。又嫌其离京都建康(今南京)过于逼近,故更易其为南兖州刺史,移镇广陵;并命心腹之臣刘诞孙前往镇守京口,以防刘诞。至大明三年四月,孝武帝闻民间广传刘诞正反叛朝廷,即令掌管司法大臣上奏刘诞罪恶,请收捕治罪;并先以羽林禁兵配给兖州刺史垣阆,命其以赴任为名,与给事中戴明宝袭击刘诞。垣阆在交战中被杀,明宝从间道逃还。孝武帝诏令内外戒严,以始兴公沈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率兵讨伐刘诞。诞焚烧民屋,驱赶居民入广陵城,闭门自守。沈庆之为防刘诞逃奔北魏,移营至距广陵18里的白土,以切断其逃路。进军至新亭(今江苏江都蜀冈)。时豫州刺史宗悫、徐州刺史刘道隆、兖州刺史沈僧明等,皆率兵来助。时右卫将军垣护之、虎贲中郎将殷孝祖等击魏还师,也至广陵受沈庆之节度。刘诞见诸军会集,自率步骑数百人弃城北逃,行10余里后因随从不欲北走,又返回广陵,筑檀誓师,为部属加官晋俸。六月,孝武帝急欲攻下广陵,玺书相继,督促日紧,并命沈庆之于广陵城西南的桑里修筑了三个烽火台,若克外城,举一烽,克内城,举两烽,擒刘诞、举三烽。沈庆之率部焚烧广陵城东门,为便于楼车推进以攻城,命将士填平沟堑,修整攻道,立行楼、土山并诸攻具。适值大雨连绵不断,不能攻城。自四月至七月,孝武帝见攻广陵毫无进展,十分动怒,命御史中丞庾徽之奏免沈庆之官职,而又下诏不予追究,以此激庆之攻战。沈庆之率众攻城,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克其外城;乘胜而进,又克内城。刘诞欲逃被杀。战后,孝武帝欲尽杀广陵城中男女老少,后经沈庆之请求,犹杀男子3000余众。宋孝武帝是南朝宋的暴君,极为残忍。

    点评:此战赖有名将沈庆之身先士卒,指导有方,加之宋廷军兵多将广,遂使刘诞终遭覆亡。

中国战争 氐王杨难汉中之战

    宋元嘉十年(433年)九月至次年闰三月于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王杨难当起兵反宋失败的作战。

    氐王杨难当原称藩于南朝宋,被封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因与南朝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不睦,遂投靠北魏,拜征南大将军、秦、梁二州牧、南秦王。元嘉十年九月,杨难当趁宋新任梁、南秦二州刺史萧思话未至,原刺史甄法护即将东下之机,举兵袭梁州(今陕西汉中东),破白马(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击败甄法护参军鲁安期等,俘晋昌太守张范。又攻葭萌(今四川广充南),获晋寿太守范延朗。十一月,甄法护弃城奔洋川郡之西城(今陕西西乡南),杨难当遂据有汉中之地,以其司马赵温为梁、秦二州刺史。次年正月,萧思话至襄阳(今属湖北),遣其司马萧承之为前驱。承之沿途收集散卒,得1000人,进据敖头城(今陕西石泉东南汉江东岸)。杨难当留赵温镇守梁州,又遣其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戍(与铁城戍相对,今陕西洋县东北),自引兵西还。萧思话派阴平太守萧坦进攻铁城戍,克之。二月,赵温、薛健与其冯翊太守蒲甲子合兵攻萧坦营垒,被坦击败,温等退保西水。临川王刘义庆派遣龙骧将军裴方明率3000人自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往助萧承之,拔黄金戍而据之。赵温弃州城,退据小城,薛健、蒲甲子退保下桃城(今汉中东)。萧思话继至,与萧承之合击赵温等,屡胜。刘宋行参军王灵济另率兵直指洋川,攻克南城(今汉中西北),杨擒其守将赵英,南城无粮资,王灵济引军与萧承之会合。三月,杨难当遣其子杨和与蒲甲子等领兵攻萧承之,相持40余日,围承之数十重。两军短兵相接,难用弓矢,氐兵披甲、戈矛不能入。萧承之下令砍断长稍,只留数尺长,然后以大斧捶之,一稍辄穿数人。氐兵抵挡不住,焚烧营垒后逃走。闰三月,萧承之率部众追击氐军,直至南城。氐兵败,被俘杀甚众。宋军收复汉中全部失地。

    点评:此战,杨难当因胜而骄,不顾宋援兵继至,引军西还。而宋军则不断增兵连战获胜。杨难当再调援兵为时已晚,加之萧承之颇通战法,使杨难当一败涂地。

中国战争 北魏攻南齐汉中之战

    齐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镇都大将拓跋英率军进攻南齐汉中(今属陕西)获胜的战争。

    三月,北魏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在魏孝文帝拓跋宏率军攻南齐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之际,奉命率兵会同平南将军刘藻进攻汉中。南齐梁州刺史萧懿派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领兵2万占领险要,抗击魏军。拓跋英与部将采取集中兵力攻其一营,再及其余的方针,随即发起进攻,果然克齐军一营垒,其它四营也溃,俘梁季群以下700余人,斩杀3000余人。魏军乘胜进抵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郊)城下。齐将萧懿复派部将姜修反攻。拓跋英大败姜惰。魏军收兵之际,萧懿派出的另一支部队抵达战场。魏军疲惫,欲遁走。拓跋英见齐军来攻,故意放松缰绳,驱马缓行,而后登高了望,指指划划,如布置阵势状,等各军行到齐,整列后才命前进。萧懿疑心魏军设有伏兵,徘徊不前。魏军乘机反击,大破齐军,遂包围南郑。萧懿据城固守,军主范先领兵3000增援,亦被魂军击败。魏军围攻数十日未克。时守城士卒惊恐,南齐录事参军庾域把数十座空仓库加封后指给将士说,这里面全是粟米,足以支持两年,你们只管放心守城。城内守军才安定下来。就在这时,魏帝下诏班师。拓跋英遂命老弱将士先行撤退.自率精锐部队殿后,还派人向萧懿告别。萧懿认为其中有诈,不敢追击。魏军得以安全撤返。

    点评:此战,魏将拓跋英智谋过人,几次智胜齐军,达到作战目的。齐军因兵力不足,增援不及,接连失利。

中国战争 河桥、邙山之战

    东魏元象元年(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东魏大行台侯景和大都督高敖曹率军进攻西魏,于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地区战败的作战。

    七月,东魏兴兵攻西魏,以侯景、高敖曹等领兵围攻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丞相高欢率军殿后。西魏金墉守将独孤信闭城固守。侯景下令纵火,金墉城内外官房民宅仅剩十之二三。西魏文帝元宝炬得知金墉告急,即与丞相宇文泰率军东下,增援金墉,同时,命开府仪同三司李弼、车骑大将军达奚武率骑兵1000人为前锋。八月,宇文泰等抵达谷城(今河南新安)。李弼等与东魏将莫多娄贷文在孝水(今新安境内)相遇,交战,大败之,斩莫多娄贷文,俘其所率部众。宇文泰等进抵瀍水(由洛阳西北经城南至城东入洛水)东岸,迫使侯景等趁夜解除对金墉的包围,退走。随即,宇文泰率轻骑迫至黄河岸边。侯景撤围后于河桥、邙山间列阵,与宇文泰军决战。宇文泰因坐骑中箭而落马坠地,险被东魏军俘获,后在都督李穆帮助下,逃出战场。宇文泰回营后,收拢部众,再次发动进攻,大破东魏军。东魏军北遁。宇文泰集中精兵猛攻高敖曹,又大破之。高敖曹被迫杀,全军覆没。西魏军又斩西兖州刺史宋显等。至此,河桥、邙山之战,以西魏军获胜而告结束。

中国战争 北周与北齐河阴之战

    北齐武平六年(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至九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于河阴(今河南盂津尔)地区与北齐军进行的一次作战。

    是年。北周帝乘北齐淮南兵败、主昏政乱之际,采纳骠骑大将军韦孝宽建议,向边境集结兵力,准备东出击北齐,北齐闻知,亦增筑守御。七月,宇文邕发兵十余万,分兵六路进攻北齐。以柱国字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分别勾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工宇文招分别勾后三军总管。齐王宇文宪率兵2万趋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隋公杨坚等率水军3万臼渭河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众2万守太行道,以断北齐并、冀、殷、定诸州援军;申公李穆率众3万守河阳道,切断黄河以北与洛阳的联系;常山公于冀率众2万出陈(今河南淮阳)、汝(今河南汝南)以南防陈军,掩护主力右翼。周武帝自率主力前后六军6万人直指河阴。八月二十一日,北周军进入北齐境内,为争取民心,禁止伐树、践踏庄稼,违者军法从事。二十四日武帝亲自指挥诸军攻占河阴大城,宇文宪攻拔武济(今河南盂津),进围洛口(今河南巩县东北),攻克其东、西二城,焚毁黄河浮桥。北齐永桥大都督傅伏从永桥(今河南武陟西)增援至河阳,因浮桥已断,遂入中氵单城(今河南盂津西南黄河中),北周军攻克河阳南城后,围攻中氵单城二十余日不能下。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扼守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武帝攻之亦未克。九月,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晋阳(今山西太原)率军南援洛阳,兵临河阳(今河南孟县)。北周军以屯兵金墉及中氵单城下,久攻不克,而北齐援军业已到达,又因宇文邕阵中患病,遂放弃所拔30余城,焚舟回师仅留韩正控守王药城(今河南济源境),掩护撤军。

中国战争 梁攻北魏合肥之战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梁将韦叡(史称韦虎)率军进攻北魏合肥(今属安徽)获胜的著名作战。

    是年,南梁与北魏在淮水南北展开一系列攻防作战。五月,梁豫州刺史韦叡派长史王超等进攻北魏小岘(今安徽含山北),未克。魏军数百人出城外列阵。韦叡欲发动进攻,部将都不赞成,以为已军只备轻装,未作战备,只宜突袭,不可硬拼。如若进攻,需先回营穿上铠甲。韦叡则认为,小岘城中只有魏军2000余人坚守,敢以少数兵力设阵于栅门外,必有精兵勇将,若能打败他们,城池将不攻自破。遂出示符节,晓以军法,下令发起进攻。梁军作殊死战,大败魏军,占领小岘,继之乘胜围攻合肥。因梁右军司马胡景略等久攻不克,韦叡遂令在淝水上游构筑堤坝,使水位上涨。疏通水路。不久,梁水军陆续抵达战区。面对梁军的进攻,魏军在合肥东西构筑两座小城抵御。韦叡领兵先攻此二城。不料魏将杨灵胤率5万人马攻来。梁军惧,奏请增兵,韦叡指出,临城增兵不可及,师克在和,不在众。急派军主王怀静等部署在淝水两岸筑城,保护堤坝,以待魏军。魏军攻破梁军所筑新城,斩俘干余人,乘胜攻击梁军堤坝。韦叡领兵奋力搏斗,击退魏军,乘势在堤上构筑营垒,加强防护;同时起用主力战舰,舰与合肥城墙同高,四面包围合肥。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被射死。梁军乘势发起总攻,拔合肥,俘斩魏军万余人,获牛羊万计。
    点评: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城邑攻坚战的典型战例,梁军在名将韦叡果断指挥下,奋勇攻击,一举攻占合肥。魏军因士气不振,反攻乏力,导致战败。 

中国战争 侯景之乱

    东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547年)正月至552年,侯景先后叛东魏、叛梁以及被讨平的战争。主要分侯景叛东魏之战、侯景叛梁之战、侯景攻三吴之战、萧绎讨平侯之乱。

    一,侯景叛东魏之战

    东魏武定五年(梁太清元年,547年)正月至次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