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集新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敦煌变文集新书-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欲得闻真妙,还须志意听,
言言宜稳审,句句要分明。
莫虑宝难会,何愁理不精,
此时申讲说,随类心均平。
定见除迷路,终●(息)断所猜。
然须消放逸,莫遣乱心怀。
自此邪门关,因兹法户开,
有情皆得果,无处不消灾。
祷祝须心志,虔诚莫纵乖,
一斋(齐)咸悄悄,说也唱将来。

□(经):「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别能发行,」乃至「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于是长者子宝积五百人等,受佛诲净心,净听佛言,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众生其心正直,无有邪曲,入佛知见,悟佛知见,悲叹平等。劝一切众生,皆如赤子。知身是空,了达实法。即佛是心,即心是佛,心外●法,法外●心,净秽同体,●有分别。秽方净土,皆犹(由)心变,无有根本,亦●生灭,三界唯识,万法唯心。了悟心源,即是净土。若悟真理,菩萨与土,悉同是一。也即是心净即佛土净云。别佛土净云。侧

净土何曾远,认得还须显,
都来咫尺间,迷心终不见。
见了只在心,心了净方现,
莫更苦寻求,只此除方便。
净方道理只居心,心拙唯言义校深,
悟了只于心上取,心迷何处漫追寻。
心明自在来还去,心乱空论古与今,
毕竟若未除心内黑,定随心意定漂沈。
心了了,意咍咍,心若寻常有乱●(猜),
若解分明生晓悟,眼前便是宝花开。
清净土,紫莲台,莫远寻求使意怀,
会内一人都不悟,忽然起问唱将来。

经:「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乃至「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尔时舍利弗,承佛之威神,又不敢发问,默然作念。作念者,是舍利弗内心思惟佛言,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之时,□是万行精修,意岂不净。意岂不净者,云佛过去因中佛之心意,岂是不净,感果来于秽土。此之佛土,便不得清净,被有而此秽浊之事云。

忽整威仪从坐起,合掌殷勤申敬礼,
迷心此际有疑猜,唯愿慈悲说妙义。
世尊身,在因地,岂不修持清净意,
如斯秽土显然间,难会如斯深道理。
今辰幸乞赐慈悲,愿决昏昏一段疑,
适道堕(随)其心意净,如何秽土现如斯。
终不晓,周难知,众恶山川总见之,
我佛当为菩萨日,争无臻志苦修持。
犹未悟,尚疑猜,特望金言借辩才,
所贵里心生了悟,辄然方敢近花台。
垂悯念,赐悲里(哀),幸乞毫光照下怀,
大圣呵呵添幸色,与他说喻唱将来。

经:「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乃至「日月岂不净也。」云云

佛知其念者,世尊以他心智,知舍利弗作念。佛便告言,汝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日月岂是不净也。舍利弗,日之与月,两耀齐明,一日一夜,照四天下,消(晓)昏●(候)睹,除热得凉,荡荡巍巍,净●瑕秽,功德广大,难赞难思,引导众生,岂不清净。而盲者不见,佛言譬如生盲之人,自●肉眼,不见日月,岂日月亡也。尒(舍)利弗曰:不也不也,世尊世尊。不然,世尊。即是生盲之人,自己过罪,非是日月之愆也。答也。佛告舍利弗,众生种不见如来佛国严净,非如来各(咎)。即是众生宿业深重,根智差殊,小果之徒,障累未除,不能自觉。又不觉他,因甚得见佛国严净。且十住菩萨尚不见佛智,况乎小果识劣智微,如何观见佛国严净之事。云云

日光兼与天边月,常向天边●(多)皎洁,
非于日月没光明,自是盲人不分别。
佛国土,事不远,汝为迷莫可见,
若交智惠得开张,佛国净方皆总现。
韵他家日月自分明,不●之方目已盲。
不解略言光皎皎,无非只道色●●(冥),
终不晓,尚含情,何异时人带恨诚,
若解持心开了悟,须臾便是净方生。
认取理,莫疑猜,休纵迷心继在怀,
莫更恨他日月闇,自缘●(幼)目不曾开。
世尊说,振春雷,百万天人唱善哉,
螺髻梵王请指引,分明更说唱将来。

经:「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昨(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乃至「心有高下,不依佛惠,故见此土为不净耳。」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将为不净。螺髻梵王者,即是初禅梵王,发如螺髻,与佛●殊,修四空四禅,有大智大惠,根●(熟)果满,识量弘深,见此秽土,如似自在天宫。言舍利弗勿作是意,便将此土为不净世界。舍利弗又云:我见此土丘陵坑次,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丘陵坑次,即是高下不平,荆棘沙砾,粗恶之义,土石诸山,方是秽垢。缘舍利弗身居小果,与佛及菩萨所见不同,佽甚似营(萤)火对于日光,泥弹同于月爱,全不相承,故但见秽恶,不见清净。螺髻梵王又告舍利弗,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惠,故见此土为不净耳。云仁者自己心中高下不平,秽恶充满。何不依佛智惠,除遣疑惑,净秽两途,皆是自生分别,净秽●殊,不悟不净,不下不高,●有差殊,即为平等。云云

梵王既见生疑误,引接发言寻保护,
汝令(今)勿作此轻言,自为未明清净土。
我心诚,看此境,莹彻分明如宝镜,
略无秽恶眼前生,只见真如兼大圣。
舍利弗,我见处,荆棘丘山及恶趣,
里心常有此疑猜,一段疑猜终不去。
我见如来土,●(坑)丘自显然,
虽闻螺髻说,犹讶梵王言。
迷意终难改,痴心尚继缠,
穷思深妙理,不可会幽玄。
闻说依希误(悟),愚心渐次开,
目前观秽浊,莫可决疑猜。
大圣施神变,天人国未裁,
大方清净土,齐现唱将来。

经:「于是佛以足指案地,实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乃至「自见坐宝莲花。」云云

于是佛将足指案地,尔时世尊见舍利弗心疑,言此佛土决定秽浊。世尊即以足指案地,实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若干者,●数百千杂宝●(间)厕,不状不及。譬如宝庄严佛●量功德,宝庄严土如宝庄严佛国,以●量●边珍宝严饰其土。佛为舍利弗有疑,乃变即丘陵坑次之属,示其众宝庄严:

忽然大圣施神变,应是有灵皆总见,
净方次第眼前生,快乐庄严无不现。
玉为楼,金为殿,鹦鹉频迦咸赞叹,
非论菩萨似恒沙,光内亲观诸佛面。
如来神力忽昭彰,净国从空便显扬,
紫殿总将白玉砌,碧霄皆是白毫光。
菩萨众,貌堂堂,璎珞浑身百宝庄(装),
千众乐音齐向亮,万般花木自芬芳。
闻法众,百千侅(垓),并睹庄严赞善哉,
尊者忽然瞻嘱后,便同阴里拨云开。
咸顶礼,各俳佪,诸佛分明座法台,
大圣回看舍利弗,问见与不见唱将来。

经:「一切大众,叹未曾〔有〕,」乃至「佛告舍利佛(弗)严净悉现。」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见坐宝莲花,是会中一切大众各各自见,身坐莲花。又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令舍利弗自观佛土严净之事。舍利弗告佛唯然。唯然者,信受之辞,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云我未曾见者,今见;未曾闻者,今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皆显现,我已见闻。

侧净土庄严汝见否,可●(煞或然)丘山有众苦。
如斯显现一场间,王乃都之如不都。
舍利弗,寻赞叹,我本眼看全不见,
令(今)朝比并极分明,迷意当时皆已遣。
祈心(瞻)礼又瞻依,此事千年万劫希,
自喜想生新觉误(悟),旋知已遣旧时疑。
托圣力,赖慈悲,息却●(多)生无限迷,
又更会前申礼赞,声声唯道不思议。
添福惠,断疑情,今日●(衷)心喜又台,
恨发疑情多恳意,莫非专切礼花台。
我净土,镇铺排,令汝今朝智惠开,
更怕人心犹不悟,分别说喻唱将来。

经:「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乃至「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经: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告云:我之国土寻常清净如此,是汝小果小智,隔所,智镜不同,不见我土严净,常生不净之见。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耳。我为度下劣之辈,个个渐入佛智,示现如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一宝器大食,各随其福德,●(●)色有异,如诸天之人,共一宝器中食,各随自己福力,其饭各各差别,滋味不等,圣凡福业有异,所以观净秽不同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人若心净,平等无差,即见佛国清净之耳。云云

清幽国土长如此,众宝庄严皆若是,
只缘自意有高低,迷意凡心难得至。
似诸天,一宝器,食馔临时各有异,
福微之者遂蔬食,福盛之人皆上味。
修行少,心未至,即见秽方皆若此,
既能意气达菩提,便都(睹)庄严极乐事。
长者蒙垂劝,明明断所猜,
自然知胜法,各各了奇才。
居士闻言化,寻时误(悟)意开,
既无贪继半,净肯爱珍财。
所喜旋添意,清凉迥惬坏(怀),
几多方便处,便请唱将来。

经:「若在剎利,剎利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

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剎利者,是西天王种,为厌居王佐,不乐諠嚣,弃舍国城,入于林薮,修忍辱力,除瞋恚心,内能舍头目身躯,外能舍珠珍妻儿,自能忍辱,亦劝教人,终岁●闲,经年不倦。

在婆罗门,除其我慢。婆罗门者,是净行之种,世祖已来,修闾净行,自有坚志,劝人无厌,求离世间,希生天果。或遍缘卧棘,五热炙身,持鸡狗戒,事日月天。但知执我执人,亦说●因●报。邪山增长,慢海添流,自是他非,常生我慢。居士在彼,亦为其尊,说法化之,令除慢易,皆令出众,未便入流故。云云

意为众生故,权为罗剎尊,
初还行嫉姤,后即断贪嗔。
指示心归正,令交恳募(慕)真,
但行忍辱行,必见脱泥津。
既遇婆罗众,其中亦作尊,
令除我慢意,却作善和人。
便去贪邪意,抛离外道因,
忙然归大道,当下出嚣尘。
各各除疑意,人人有悟怀,
若作含喜舍,寻便抱悲哀。
我慢何曾有,贪嗔已遣回,
总达方便理,请为唱将来。

经: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大臣者,或是当朝相座,或是出镇藩方,为天子之腹心,作圣人之耳目,成邦立国,为社礼(
稷)之柱石,定难除凶,作朝廷之蓠屏。然后示其正法常王,遂训人陈以直言,无施邪教命,天子金枝永茂,玉叶长荣,子子孙孙,相承相伐(代),出将入相,燮理阴阳,愍物接人,行思(恩)布惠。使千年万岁,皇风不坠,帝道无倾。显名于凤阁之中,画影向驎(麟)台之上。以著书史,纪德纪功,是名大臣。我维摩居士于此大臣之中,亦为第一。更以方便,令其不枉人民,是故于此中尊。云云

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言王子者,是国王之太子,或是远从,或是亲王,但是皇属,总得名为王子。并须锵锵济济,有孝有忠,始末一心,无怀二意,同匡家社,共治邦家。使根固枝繁永不枯,四海万方为一统。上则忠勤于主,次则孝养于亲,是王子之行。我维摩居士亦于次中,而得第一。仍以微妙方策而教诲之,王子信行,又使皇图霸盛。云云

为人不得多愚奥,认取真常深妙教,
若悟永不受沈轮(沦),真(直)须在意行忠孝。
忠不施,孝不展,神道虚空皆总见,
须臾致得祸临身,妻男眷属遭除剪。
忠既行,孝既展,必见官高名位显,
善神密护镇随身,自然灾行常除遣。
事须依劝莫因巡,切要修持此个身,
凡有行藏平稳作,●防祸幻(患)使心神。
常孝顺,毋(贯)忠贞,必遂高零(龄)得显荣,
傥若欺谩小子事,当时迍厄便施行。
蒙化后,转情开,节勒之心●意怀,
行孝行忠多少●(阙),修仁修德有所咍。
然福佑,息迍灾,各愿归依近法台,
总待周旋行化后,现身有病唱将来。

〔经:「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政宫女。」〕

若有内官,内官中尊,化政宫女。云内官者,是黄门也,亦不名阉官,近伐(代)无记,及四十余年,此官绝灭。西天亦有此色,不唯中国有之。凡是官(宫)禁食宿中,皆为亲密,出衔帝命,入当丝纶。食宿不离于殿庭,行坐常随于辇辂。宫人妓女,无不依属,内监嫔妃,皆令官处治,为四方之监护,作一国之威权,百辟禀承,千官取别。重佛重法,好侈好奢,共佐皇风,同居紫禁。我维摩居士,亦于此中,为其法则,教化是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