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不平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人物的不平凡-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人擦擦额头的汗珠,笑眯眯的说道:“菜等肉炖出来再炒,孩子们都歇会儿吧,院子里有葡萄,我去给你们摘点。”

“爷爷,那鱼呢,怎么做?”张秋找了一圈,只有这一个灶台,此外煤气灶也没有。

老人正在葡萄架下摘葡萄,听到张秋问他,回道:“你们歇着,鱼我来弄,一会儿我把炉子点,还能再放一个锅。”

生炉子?张秋看看链接炉子的管道,是农村很常见的火炉,点起来顺带着屋子里的炕都热了,冬天可是绝佳的取暖帮手。但在炎热的夏天,生炉子……

“爷爷,算了吧,这么热的天生炉子,炕得多烫啊。”

赵平川笑道:“秋哥,这你不知道了,这个炉子啊,无论春夏秋冬,我爷爷每天都生一次。他只睡热炕,从不嫌热。”

张秋忍不住感叹:“这么神。”

“对呀,我爷爷他是这么神。”提起自己的爷爷,赵平川非常自豪。

老人端着一盆刚刚洗完,还挂着水珠的葡萄走过来说道:“来,孩子们,吃葡萄。我自己种的,纯天然,没有农药,连化肥我都不用。”又对灶台前的张秋和江雪笑道:“你们去平川屋里歇着去,看这满头的汗,剩下的,我来好了。别推辞啊,不然我会以为你们嫌弃我老。”

张秋呵呵一笑,说道:“行,听您的,我们去屋里吹空调。总感觉不太好,哈哈。”

“这有啥,在爷爷这,没那么多事。”老人开心的笑着,非常开心。

张秋,江雪,蕊蕊和刘芳菲都坐在赵平川屋里,空调开到23度,没一会儿整个屋子凉爽怡人。赵平川笑道:“怎么样,是不是没有想到,在乡下还能有这个待遇?”

众人纷纷说没有,刘芳菲更是感叹:“我还以为会很受罪呢,没想到,跟在城里没有区别嘛,甚至城里好。我总听爸爸说农民苦,现在看来,有的地方也还不错嘛。”

“有地方的确是不错,可大多数地方还是苦。”说起农民,赵平川很有发言权,他经常住在爷爷家,对村子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方说空调,村里安空调的,都是一些结婚的年轻人,这样的人家不超过十户,而我们村子里住着几百户人。”

“这么热的天,安空调多舒服,是钱不够还是?”

“观念问题,老人们经历过物质严重匮乏,甚至饿死人的年代,都省,舍不得花钱。”

“等下一代人成长起来,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赵平川忽然感叹:“下一代人,农村人可不容易找对象啊,女孩子们都出去学,班。村里的男孩,只剩下打光棍的命了。”

农村的种种问题,不是几个孩子能讨论清楚的。国最多的阶层一是工人,二是农民,而我们的国体也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大问题,几乎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投入了很多,但还远远不够。

屋外传来锅碗瓢盆剐蹭的声音,张秋等人推门出去,看到赵平川的爷爷正在盛肉。红色的肉块色泽亮丽,肥瘦的层次极其清晰,宽大的粉条点缀其间,看着让人很有食欲。

老人看到几个孩子出来,笑道:“你们出来啦?”

“出来了,爷爷,我们帮你炒菜。”

“好好好,鱼我已经炖了,等你们炒出菜来,咱们吃饭。”

蔬菜院子里都有现成的,张秋和赵平川拿着剪子和镰刀去了院子,没一会儿拿着一个竹子编制而成的簸箕摘了满满一簸箕回来。有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和土豆。

江雪,蕊蕊,刘芳菲配合着用轻水洗净,切块切条,倒是配合的相当默契。张秋忽然一阵恍惚,心里想到,要是这几个人在一起生活,也是挺好的事。但随即摇了摇头,把自己的胡思乱想甩到十万八千里外。

午十二点半,准时开饭。桌子放置在了有空调的房间,间是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左边是一盘拆过的鸡,右面两尾鱼,淡淡地白色汤汁飘着几页香菜。地三鲜,烧茄子,土豆丝,拍黄瓜四份小菜摆在四周。

老爷子端坐在一旁,赵平川叹道:“这还是我爷爷头一次在空调屋里吃饭呢。”张秋等人纷纷感受到重视,尊敬感之前更甚。

张秋双手举起杯子,郑重说道:“感谢爷爷的盛情款待,我们集体敬您。”张秋话音一落,都起身举杯。姥爷子笑呵呵地挥手:“都坐,都坐,咱们干了这杯。”说罢,辛辣的白酒一饮而尽,面不改色心不跳。

席间,几人随意闲聊,几个年轻人和赵平川的爷爷年龄虽相差悬殊,但沟通起来丝毫没有代沟。张秋不由得想起一句话,造成代沟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思想。

张秋做的红烧肉得到一致好评,刘芳菲挑着大拇指赞道:“真没想到,你做菜居然这么好吃。”

张秋嘿嘿笑着,能得到美女的夸奖,心里当然美滋滋。张秋又胡思乱想到张爱玲在写过的一句话:“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那是不是到女人心里也能通过胃呢?

“啊!”江雪忽然一声惊叫,倒吓了张秋一跳,忙问:“怎么了?”

江雪指着盘子里的鸡肉说道:“这个鸡,这个鸡……”

“这个鸡怎么了?”

“这个鸡太好吃了,你们快尝尝!”

江雪说完,张秋轻舒一口气:“我还以为怎么了,可吓坏我了。”说完夹起一块鸡肉放进嘴里,猛地呆住。世间没有什么语言能形容它的味道了,再优美的描写在这只鸡的面前也是苍白无力的,这绝对是张秋吃过的最好吃的鸡。

赵平川对这一切并不意外,笑道:“怎么样,特别棒啊,这可是我爷爷的拿手菜呢。”

“爷爷,这么好吃的鸡,您是怎么做出来的?”

张秋对于美食有着强烈的好心,同时又在想,要是可以开一家店去卖的话,收入应该非常可观。也许这只鸡,能打造成白日焰火的品牌,无数个想法一瞬间在张秋脑海里迸发。




第十六章 锦绣研山

第十六章锦绣研山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这只鸡嘛,是普通的鸡,关键在于佐料。那是我无意在一本古书发现的,里面记载了很多妙的事情。其有这一篇,但里面好多佐料我找不到,也不知道是什么。这个鸡是我能找到的佐料最全的,不过还缺几样。但仅是如此,已经非常美味了。”

张秋不由得连连惊叹,当初从赵平川口,只知道他爷爷对于星象八卦很有了解,恰好张秋又对这些神秘的东西感兴趣,才有了这趟旅行。今日一见,赵平川爷爷果然是一位人。

张秋笑问:“那爷爷,这条鱼,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你尝尝不知道了?”

张秋用筷子夹起一块,放到嘴里细细品尝,江雪,刘芳菲,蕊蕊全都停下筷子看着张秋,等待着他的反馈。张秋眉头凝起,又夹起一块放到嘴里,细细咀嚼。许久,张秋才说道:“很平常。”

老人笑了,说道:“很平常对了,这条是普通的鱼,炖法也是普通的炖法。只有这只鸡,算是老夫给你们的一个惊喜。”

老人的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张秋又趁机和老人问了一些星象啊,八卦之类的东西。老人微眯起依旧明亮的眼睛,看着张秋说道:“想了解这些,现在不是时候,等晚。”

“好!”张秋爽快地答应。

一餐饭结束,张秋带着三女收拾碗筷,老人神秘兮兮地叫走了赵平川。江雪看着外面,好道:“你说,爷爷叫走赵平川,会说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

蕊蕊也凑进来说道:“你们觉得,会不会,爷爷不欢迎咱们住下呢?”

刘芳菲摇着头说道:“不会吧……我感觉爷爷人挺好的。”

“好是好,可咱们,毕竟人太多了。爷爷看起来,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蕊蕊在酒吧里工作了三年,形形*的人见过不少,对于人的性格,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张秋也犹豫起来,不会真像蕊蕊说的这样吧,要真是这样的话,住在赵平川家里不合适了。仔细想想又觉得是多虑了,老爷子明明和自己说,要问这个问题,等晚。要是自己走了,还怎么问呢。

正在张秋思索之际,老人已经走回来了,笑呵呵地看着他们,笑道:“孩子们,爷爷还给你们准备了好东西呢。”

老人话音一落,赵平川抱着个大西瓜从屋外走进来。放在吃饭的桌子,拿刀切开,汤汁立刻沿着底部流出来。赵平川切成月牙形状的小块,招呼众人道:“刚吃完饭,吃点水果解解渴。”

张秋不客气地接过一块,顿时愣在当场,在屋子里左看右看,问赵平川:“这个西瓜,怎是从哪里来的?”

赵平川笑了:“外面啊。”

江雪等人不知道张秋的话什么意思,也纷纷去拿西瓜,等指尖触碰到西瓜的一刹那,她们顿时明白了张秋的意思。屋里没有冰箱,院子里更不可能有,那这西瓜,怎么可能是冰的呢。难不成像鸡一样,也有什么秘术?见过老人神的蕊蕊心里这样吓唬自己。

老人也拿起一边,在顶部咬了一大口,吐出两粒黑晶晶的西瓜子,边吃边笑道:“平川,别逗你朋友了,告诉他们吧。”

赵平川笑道:“你们跟我过来。”

张秋等人跟着赵平川走到院子里,往西一走,在一棵粗壮的柿子树下,有一口六角形的青砖水井,水井架着辘轳,一只木桶吊在面晃来晃去。由于柿子树干的遮挡,来的时候众人并没有注意到院子里还有一口水井。

“西瓜是在里面冰的,这可冰箱好用多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屋里有电视电脑,却没有冰箱的原因。”

张秋一面感叹大自然的神,一面走到井边。俯到井边,立刻便有一股寒气扑面而来,像把人直接置在数九寒冬。张秋往里看去,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连波动的水纹都难以看见。

“你家真有意思。”众人一致得出这个结论。

午饭后,老人照例去午休,和众人打声招呼躺在一条竹躺椅,烈日当空,知了开始鸣叫,没一会儿,老人的呼噜声也跟着响起来。

张秋等人歇了一会儿,把所有行李放下,组团去爬研山。依旧是赵平川找来三轮,几人车,沿着大坝走有二十分钟,一座山峰的形状便越来越明晰。等了柏油马路,已经到了山脚。只不过,还要绕半圈才能到达开发出的山路。

张秋,江雪,蕊蕊和刘芳菲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一座并不算高耸的山峰矗立在面前。弯弯曲曲的石梯盘旋而,一旁的木栏杆系满了祈福用的红缎子。在山的最高处,一座玲珑宝塔显示出它的宝相*。

赵平川指着前面向大家介绍:“这里,是南滦县最有名的研山,你们看山顶那一片岩石,像不像一只卧着的老虎。”

经赵平川这一介绍,那片岩石远远望去,可不是一头卧着打鼾的老虎嘛,倒也正应了这火辣辣的天气。

“走吧,咱们山。”赵平川前面带路,沿着修建的山路一路向,途张秋和赵平川还赛谁先跑到山顶,结果两个人真的你追我赶跑了山顶。两人累的气喘吁吁,纷纷坐在石头。好在山顶风大,吹起来特别舒服。

女生们也不甘示弱,虽然不跑,走也走到了山顶,其实多半要归功于这座山并不高。在南滦县境内,有很多大山,有些都被挖了取矿,只有研山较出名。面的峰塔建于辽代,之后多次毁于战火,清代曾经过两次大修,但在76年的大地震被震毁。现在的峰塔是2010年重建,才建成两年不到,塔高13层,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趁着休息,张秋去买了五瓶饮用水,普普通通的冰露在这里一瓶卖到五元。张秋感叹,可以理解,毕竟把水弄山很不容易。结果下山的时候在另一侧看到一条车道,别说是人了,汽车都能直接开到山顶。

歇了一会儿,众人又登几级石阶到达峰塔,高耸的宝塔正前方摆放着一座青铜大鼎,里面燃着一米多高的祭香。峰塔周围青烟袅袅,无数人买了香走到正面祭拜,周围的石栏也系满了祈福的红缎。

张秋走到一旁买下一条,亲手写下江雪,一生挚爱,随后挂到最近的栏杆。带着祝福的红缎带在风摇曳,忽然带子松开,红缎带漂浮几下便被卷到空,随风不知飞向哪里去了。张秋抱着江雪,一直看着红缎带消失在天际,才喃喃道:“我们的祝福飞向了远方。”

张秋和江雪在这里大撒狗粮,刘芳菲倒是无所谓,赵平川也见怪不该,唯独蕊蕊觉得别扭,也去买来一根红缎带,神神秘秘地写祝福后,直接抛向了空,消失在天际。

刘芳菲问蕊蕊:“妹妹,你写的什么?”

蕊蕊嘿嘿一笑,道:“保密!”

峰塔只能围着看一圈,进塔的木门紧闭,一把铜锁牢牢地插在面。赵平川指着一旁的院子推荐:“那里是碧霞元君祠,每一个来研山的人,都要先到峰塔烧香,再去元君祠祈祷,咱们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