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小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宅小事-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玉夫人似笑非笑看向人群处,声音淡淡如飘絮拂过,“母亲早已预料会有今日。”

    初见怔了一下,才想起崔子音进得玉府来,能有一个舒适环境读书也是多得母亲的照顾,如今崔子音若中了状元,想必会将母亲视为恩人吧。

    原来母亲一早看出崔子音并非庸才,可母亲究竟为了什么?

    “母亲,如今这里面是人山人海,毫无间隙能挤得进去,我们不如过会儿再过来吧。”挽着母亲走到大厅门口,初见嘲讽轻笑,低声说着。

    玉夫人含笑看着那里面的一派盛况,“如今崔子音也算苦尽甘来,终不必再被人看不起。”

    身后丽娘疑惑道,“崔公子人长得好看性情也温和,谁还看不起他啊?”

    “从今往后自然无人敢看不起他,但看得起他的人……又怎会看上他的美貌,他活着至今有谁真的尊重过他?”玉夫人眼里闪着淡淡的幽光,嘴角若有似无扬着。

    初见同情看着崔子音,心底有微微的疼,崔子音……你总算出头了。

    “夫人……”突然,玉老爷回头望来,眉梢眼角还有余留的笑意,看到玉夫人后,眼底更泛起了一片温柔之色。

    玉夫人回他柔柔一笑,牵着初见一步一步慢慢走了进去,周边的女眷都噤了声,给玉夫人给退出一条路来。

    崔子音一见到玉夫人和初见,面露喜色,忙站了起来,大步走到她们面前。

    “崔子音,恭喜你,如今已经是进士了呢。”初见真诚看着崔子音,看到崔子音得偿所愿,她是真的为他高兴。

    “谢谢”崔子音激动得声音有些颤,他目光灼热看着初见,深深看了她一眼,才转向玉夫人,“夫人,请受子音一拜。”

    玉夫人一手轻轻搭住崔子音的手臂,“崔公子,言重了。”

    被玉夫人这个一托住手臂,崔子音合手抱着,双膝似跪非跪,看着十分怪异。

    崔子音目含感激看着玉夫人,“夫人,若非得您相助,子音如何能有今日,子音这一生一世都欠了夫人一个恩情。”

    “莫说这些了,老爷,我们是否该为崔公子庆贺一番?”玉夫人却不说拒绝这个恩情,只是含笑望向玉老爷。

    玉老爷温柔望着玉夫人,点头直声称是,“夫人说的甚是,今夜就在盛会楼为崔公子庆贺庆贺,诸位可都要到场啊。”

    “一定一定,崔公子才华横溢,前途无量,我们都为您高兴啊。”

    “是啊是啊,将来定当大有作为。”

    “……”

    叽叽喳喳的讨好声一句高一句低地响起,初见早已将崔子音拉了起来,无奈看着他笑。

    崔子音含情脉脉望着初见,初见却转头看着在与大家周旋的玉夫人,谁也没有注意到,在人群后面,一双含痴带恨的眼眸正直直盯着崔子音与初见。

    晚上,崔子音实在受不住大伙儿的要求,在盛会楼设宴庆贺,初见却始终找不到机会询问他这几日究竟去了何处。

    这一拖延,再想起要问,却是以后的事情了。

 第12章 状元郎(二)

    殿试定在十二月十八举行,应试者称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

    殿试划分一、二、三甲,前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其次为榜眼、探花,统称为一甲,二、三甲赐进士出身。

    崔子音身着棉衣布鞋,打扮朴实大方,不卑不亢走进那神圣而庄严的皇宫。

    齐宁国的皇宫,有一种安静的张扬。

    压抑着心中澎湃的心情,崔子音一步一步跟着其他考生走进保和殿。

    一种窒息的压力铺天盖地地罩了下来,崔子音微微低头,感觉到坐在龙椅之上那这个天下至高地位的王目光犀利的扫视。

    响亮的声声叩拜声从大殿中传了出来,回音一阵阵在半空周围漾开。

    皇帝浑厚威仪的声音灌进了耳里,道贺了这一班得以参加殿试的进士,然后,太子站了出来,高呼一声殿试开始。

    崔子音坐到安排好的案几前,主考官宣布题目,题目是论当今国策。

    这题目之广之大,崔子音怔了一下,闭目浅思,再睁眼时,目光明亮坚定,执笔挥洒。

    齐礡拧眉看着崔子音,他没想到这个柔弱书生竟能考得进士,思及首次遇见崔子音的情景,齐礡眉头更加拢了起来。

    这个崔子音总让他有不好的预感。

    殿试毕,按齐宁国往常惯例,是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崔子音以字迹隽秀,文笔犀利,论述精道,一纸国策论当之文章经典得到皇帝另眼相看。

    金殿之上,皇帝亲自钦点三鼎甲,崔子音为状元,赐进士及第。

    崔子音默默听着那左相在唱名。

    唱名毕,崔子音知道自己被封为翰林院修撰,正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

    从崔子音参加殿试开始,初见就不曾有机会见过崔子音,他很忙,住在暖园的时候,每一日都有不同的人来找他,给他带去许多贵重礼物,母亲调了两个丫头过去帮秋玉打点。

    此时,已是近年关。

    过年之后,崔子音就要到枢院做事,而今日,崔子音却先要搬离玉府,住入状元府。

    崔子音的府邸离玉府不远,约是隔看几条街的距离,进玉府的时候,崔子音仅是一包简单细软,一个装书的担架,再无其他,离开的时候,却是一箱箱锦衣绸缎,珍贵玩物。

    大厅上,崔子音在与玉老爷和玉夫人道别。

    “玉老爷,玉夫人,这段时间多有叨扰,承蒙你们照顾,子音才有今日。”崔子音合手一抱,向玉老爷与玉夫人道谢。

    “崔大人不必多礼,崔大人有今日风光,是自己超群学识所得,我们是沾了面子了。”玉老爷忙托住崔子音的手,他当初并无多照顾崔子音,老实说,若不是此次崔子音中了进士得封状元,他已经记不起在齐娈从燕城回来时带回的这位落魄书生了。

    “若非当初玉夫人与二姑娘出手相救,只怕子音如今已是不知魂归何处,此情此恩,子音没齿难忘。”崔子音深深望着站在玉夫人身后的初见,他暗暗立誓,一定会在庙堂之上有一番作为,才能给他心爱之人一个幸福未来。

    “崔大人,昨日之事已成过去,从今往后你是堂堂状元郎,再也别提以前,只望将来玉府若有事相求时,崔大人能相助一二。”玉夫人含笑与玉老爷对看一眼,柔声对崔子音说道。

    崔子音面色一凛,心中暗惊,如今他身份不同以往,以前所遭遇之事尽属耻辱,确实不好再提,他感激看着玉夫人,只觉得这位端庄华贵的妇人是在真心关怀自己,心下感动不已,“玉夫人一言,子音受益匪浅。”

    玉老爷在一旁又问,“不知崔大人在家中可有婚配?”

    玉夫人听到玉老爷的话,嘴角笑意似是滞了一下,随即笑得更加温柔。站在玉老爷身后的陈姨娘与玉雪苓,在听到玉老爷的问话之后,陈姨娘倒是表情不变,玉雪苓脸上却泛起欣喜红潮。

    崔子音目光转向初见,柔声答道,“子音尚未婚配。”

    玉老爷一喜,并没注意崔子音目光所向,又问道,“不知崔大人何时将令尊令堂接到宁城?老夫好为两位老人家接风洗尘,尽点绵薄之力。”

    崔子音笑得有些尴尬,“子音父母已经过世。”他三岁便成了孤儿,是叔父抚养他成长,然而他尚未报答叔父养育之恩,叔父在一年前便已病逝,如今他孑然一身,很想早些娶得心爱之人,成家立室,重得家庭温暖。

    “啊”玉老爷面露歉意,那眼底的喜意也有些淡了去。

    早年丧失双亲,怕家中福寿不够,这……这想将女儿许配给崔子音的念头一下子在玉老爷脑海里滞了一下,有些犹豫。

    玉雪苓一下子急了,伸手扯了扯陈姨娘,使了一个眼色。

    陈姨娘柳眉紧蹙,面有豫色,似是对崔子音也不是太过满意。

    初见看在眼里,憋着笑意,安静站在玉夫人左后侧看着这一场有点怪异的送别。

    “崔大人这年纪,也该是成家立室的时候,不知崔大人可有心仪的女子?”玉夫人脸上笑容温和,眼角一掠陈姨娘,淡声开口。

    崔子音俊脸微红,支吾着不知如何开口,他看了初见一眼,心中一阵苦涩,不知她对自己心思如何,他不敢贸然提亲。

    “这……”崔子音犹豫着,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崔大人如今才中状元,怕也没心思顾及儿女私情,姐姐若要帮崔大人做媒,还不如容后再提。”被玉雪苓扯了几下衣袖,陈姨娘终于经不住女儿的哀求,出声为崔子音化解尴尬,也为玉雪苓留了条后路。

    玉夫人笑了笑,“我倒是糊涂了,陈姨娘说得对。”

    崔子音一扯嘴角干笑几声,“婚姻之事,还且等子音一切安定下来再作打算。”

    玉夫人颔首,浅浅笑着。

    初见看着玉雪苓,暗自叹了一口气,这分明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嘛。

    玉老爷与崔子音又客气周旋了一番,直到崔子音合手一礼,说了一声是时候回府。

    看着崔子音被一亮双轴两轮马车载着渐行渐远,初见轻呼一口气,在玉夫人耳边轻声说道,“母亲,这人生到处都是可能,当初救下崔子音,谁有想到他会有如今这风光。”

    这几日,宁城最风华人物,当属崔子音。

    玉夫人低眸看着初见,低声道,“祸福旦夕……”

 第13章 过年前(一)

    转眼已是腊月二十三,小年。

    齐宁国的春节本来是腊八的,后来曦王认为新年该有新气象,需在新的一天开始,便改在暮春正月的第一天。

    如今离新年只有几日的时间了,玉府进入一个繁忙的高峰期。

    今日,要祭拜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来年的衣食温饱。也称为祭灶。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为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于是,玉夫人只是让下人们准备好一些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贡品,让人去跟玉老爷说了一声,今晚要到来祭灶,屋里所有女子今晚都不得接近厨房灶边。

    初见不懂这祭灶习俗,一直很好奇地跟着丽娘身后跑来跑去,看她准备着一种很粘的牙糖时,初见很好奇地问难道这灶王爷还吃糖吗?

    丽娘好笑看着初见,边解释,“这是要在祭灶时用的灶糖,拜祭的时候还要把灶糖用火融化粘住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的嘴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光说咱们家好话。”

    初见长长哦了一声,原来神仙也爱八卦的。

    趁着大家都在忙的时候,初见跑到厨房去见识一些这位八卦前辈。

    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贴着灶王爷神像,神像旁边画有两匹马作为坐骑。两边配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

    看这一副清明慈悲的模样,还真想不到是个会在背后讲人家坏话的神仙呢。

    初见看得直摇头,猛然想起早上母亲还交代今天不可来厨房的警告,忙小心翼翼看了看外头,一见没人注意她,初见马上悄悄溜了出去。

    今天所有人都在忙,忙着今晚的祭拜,忙着明日的扫陈,只有她最得闲,书斋里听课,秦先生要她多了元宵节才去上课,她又不想闷在屋里练字,叹了一口气,初见又晃回了秀和院。

    屋里,坐着一位初见不曾见过的妇人。

    那妇人见到初见,很夸张地叫了一声,“哟,这就是二姑娘啊,样子长得真好,大嫂子,您可真有福气。”

    玉夫人浅浅牵动一下嘴角,抬眼看着初见,“初见,这是德光胡同的表姑母,你小的时候,表姑母还常来陪你呢。”

    这位表姑母李氏其实少有与玉夫人走动,却不知为何选在今日来拜访,玉夫人眉眼有少见的不耐,这几日她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却不得抽出时间来应付李氏。

    初见走到玉夫人身后,乖巧地对那个生得丰盈圆润的妇人福了一礼,“表姑母。”

    “这日子过得可真快,想当年,初见还在咿呀学语,眨眼间已经这么大了,大嫂子,您看,我家千霞已经十六了,还未有婚配,再过两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