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4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悉薰热前来唐朝,态度不敢说倨傲。也是矜持的。但王画因为刻意派人关注了此事,毕竟嫁到吐蕃受罪不说,一嫁再嫁,让王画很担心小金城能不能受得了,无意中听到很多消息。这场联亲也有它的内幕。后来史记对这段历史记载有些混乱,于是连白胡子老公公都出来了。因为这一说法,是前些年芒松芒赞曾两次派人到唐朝求亲造成的。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一是不想被唐朝管制,于是多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二是因为文成公主带来的文化,为吐蕃进步做出贡献,垂涎中原的文明,因此想用联姻带来更多的好处。

  但这一次联姻用意更有强烈的政治意义,发起人是吐蕃老太后,摄政的没庐氏主使的。这个小屁孩现在地位不稳,加上这几年吐蕃牲畜多遭瘟疫,想通过这次联姻巩固他的地位。因此,不但带了一千匹马前来求亲,还从可怜巴巴的国库里抽出两千斤黄金作为聘礼。

  如果不是对后来历史的掌握,王画也会赞成这场联姻的。现在联姻,无疑对吐蕃是雪中送炭,至少是对那个吐蕃小国王与他的母亲雪中送炭。舍去一个女子,除了那个高贵的皇家身份,换来千万家庭的和平与幸福,对两国百姓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关健不是,昭君出关汉朝与匈奴人化干戈为玉帛,是昭君的功劳吗?不是,是让汉朝硬是打服了,就是没有这场和亲,匈奴也不足以为害。文成公主和亲。后来吐蕃人就老实了吗?也不是,依然没有老实,可与唐初雄兵多次碰撞,撞得血淋淋的后才真正老实下来。反过来,让一个弱小的女子,在蕃外受人**。就不是公主又如何?

  总之,王画对和亲十分反感。更不要说小金城平时对他崇拜与依赖。

  悉薰热不敢对王画不敬,再矜持也不行,这个主是不好惹的主。很恭敬地答道:“正是。”

  说完了,他还在人群中寻找,正看下来好几个女子,那一个是以后嫁到吐蕃的金城公主。

  “悉薰热,恕在下无礼,询问一句,吐蕃为何要请求金城公主下嫁?”

  “两国有了联亲,可以重温昔日吐蕃与唐朝友好的关系。”悉薰热毫不迟疑地答道。

  “逻些城可有京兆繁华?”

  “没有。”悉薰热开始听出王画话音有些不对,不过还是小心翼翼地答道。

  “金城公主身份尊不尊贵?”

  “尊贵。”

  金城公主生父本来就是李贤的儿子,这层关系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李显收养了金城,在宫中对她十分宠家,连某些庶出王妃所生的子女都不及她。不然也不可能让她开府。要知道开府这件事发生时,与吐蕃求亲半点关系都没有的。

  不过这个关系也让人糊涂,因为按照辈份来说,金城公主是李显的孙儿辈。但这笔糊涂账。李显没有亲口承认金城公主是他养女,也没有大臣傻儿不叽地追问。就象王涵与王画关系一样,都知道这回事,但关系不公布,别人也不好说。可实际上的地位,大家都知道。

  “既然你也知道金城公主的地位,也知道我们大唐陛下不惜降尊屈贵,将宠爱的嫡亲公主下嫁到你们吐蕃。如果我以后听到公主殿下,在你们吐蕃受到不好的待遇,或者你们吐蕃继续骚扰我们大唐,我将不会顾陛下意见。也要兵踏你们的逻些城!”

  “王画,”李显低喝了一声。

  两国联亲本来就是想避免战祸发生,何必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不过王画原旨也是好的,所以也没有说过份斥责的话。

  王画心中更失望。

  本来李显的懦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兵出洛阳成功的话,手掌大政,李显不敢反对,何不能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唐朝来?就是后来到了滑州后还存在着这个梦想。但看到韦氏地位稳固下来,终于这一点想法也丢弃了。才重点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以备不测。

  他没有说什么,继续来到皇宫。

  李显在皇宫中备了一些酒宴,没有宴请其他的大臣,这是一桌家常宴。无疑也透露出已经有了将李裹儿下嫁给王画意思了。入席的也只有李显、韦氏与上官小婉还有长宁公主、李裹儿少数人。还有一年时间,王画很怀疑能不能平安渡过,还有李显与韦氏的诚信。

  但王画没有吭声。

  无论力量怎么发展,他在政治上现在还是处于弱势地位,不能与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

  在席间,李显与他交流了许多钦州的事,王画也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李显忽然话题一转说道:“王卿,夷洲之事,让朕现在很苦恼,你有没有办法解决?”

  夷洲?王画悄悄看了一眼韦氏,看到她面沉似水,居然看不出一丝表情。已经在最高权位上呆了好几年,这一点养气的本事还是有的。

  其实解决夷洲不难,主要是争议。

  王画那种治理夷洲的办法也是不对的,不过他料到因为离中原近,早迟让朝廷发现。因此也没有打算真正治理。后来欧洲的殖民地比中国的羁糜政策又要高明一点,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要么就象英国统治印度一样,几千人硬是将几千万百姓奴役,可一旦百姓崛醒,马上就推翻了。虽然大多沾着二战的光,可不能不与人口基数有关。还有一个地方,人口基数跟上了,但血缘混乱了。美国。当地的土著人杀得差不多了,可来自国家太多,有英国的、法国的、西班牙的、爱尔兰的、荷兰的等。没有了一个准确的归属国。因为统一之下,也失去了宗主国的方向。

  所以王画大量迁移唐人,一是为了便于控制统一,二就是为了不忘记这个根。而且他在大洋洲与各岛上开始推广教育,还是很活泼的教育方式,但对这个根的教育却是唯一死板的对象。

  他答道:“陛下,不难,只有一处有些困难。只要迁移一批唐朝百姓过去,然后恩威并用。不服的可以用军队镇压,对于安抚的可以用王道化之,使他们开化,主动服从唐朝管理。也就是分而化之,用岛上的原住民对付岛上的原住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难的就是那一个百姓愿意前去?”

  与王画不同,他动援了无数百姓,唐朝也能动援百姓。可唐朝政府能象他那样,提供百姓所有的衣食住行?然后利用巧妙的经营,再将这个补贴赚回来?这是不可能的。

  要么就象王画手下那样,大肆捕杀,可杀过后挪出来的空间,立即有百姓耕种。这才是捕杀的真正意义。不然将所有岛上的百姓杀完了,自己也折损了大量士兵,有什么意义?

  这也是唐朝现在头痛的难题。岛上数千精兵,士兵不少了。可关健他们不是去杀人的,而是统治的。这才是为难的地方。

  李显想了想,惋惜地叹了一口气。

  朝廷强行将百姓押往夷洲,那是不太现实的。如果仅凭鼓励,更是一纸空文。就象王画,在钦州还不是在海外,接人都接到长江了,一路提供所有的衣食住行,到了钦州后马上有就工作做,有田耕。在没有得到收成之前,王画一直变向贴补到收成之来。但过去了多少人?虽然几十万十分可观,但唐朝有多少流民逃户?如果放在洛阳,不用接,也能涌过去五十万一百万的百姓。更不要说落后,还有许多危险的夷洲。

  不然朝廷为了流民逃户,三番五次动援前往宽乡,都没有那么困难了。

  他在惋惜,王画也在惋惜,那么好的一片地方,就因为韦家的贪婪,糟蹋了。

  李显将话题再次一转,问道:“王卿,你说的那个白令海峡有没有误?”

  王画听到一些,但知道得不多,只知道唐朝派了三百精壮人士,携带着大量供给,去了东北。不过这也是王画反感的地方,既然自己已经说过在与他们联系,有什么好东西以后拿出来给朝廷。事实上他也准备这样做,现在唐朝不象唐初时唐朝,特别是士兵战斗力严重下降。他也想唐朝强大,也想汉人这个最鼎盛的王朝多保持三百年四百年,这对汉人文化的发展将会有重要贡献。宋朝不提,自宋朝后,宋明几乎都是软蛋。让清蒙治理中国,能治理得好么?就象用海地人治理美国,能治理好么?这是文明的倒退。什么康熙乾隆,那个繁荣是假象,两个人手中制造成了多少文字狱?

  可为什么听了自己话后,还要派人去寻找玛雅国?

  这是某些人想绕开自己这条线,或者本身就对自己这个说法有怀疑,因此派人验证去的。

  但王画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他继续平静地答道:“应当没有误。不过听说那一片大陆广大,一路艰难,不要说他们,就是臣前去,也未必能找得到。”

  找恐怕还真能找得到,如果是王画前去的话。而且这个国家现在科学水平相当高,有自己的建筑物,天文学与数学,还有贵族与武士,与欧洲文明悬差不大,至少比东南亚那些国家文明还要高上那么一点。王画派过一支船队,但没有与这个玛雅国人接触,而是去了南美一些地方,得到了杂粮种子,就离开了。也不是王画的重心,况且去的人很少,冲突起来自己人吃亏。

  但这批人想找到,是很困难的。

  原来没有海船之前,王画就产生过这个想法。但得做精密的安排,第一年在北方建立一个据点,存放粮食与物资,然后在寒冬渐渐适应那个寒冷的天气。并且还在制作雪撬,也要训练野外生存。最好找到雪撬犬,但那个想法不大现实。第二年据点建成了,才能派士兵横渡白令海峡,一路向南。这中间不可能携带大量物资,食物来源只有自己解决,狩猎捕渔,或者万不得己时,找果子或者挖草根充饥。到了南方后,找到种子就立即回来。这个过程有可能需要三年。就是这样,能回来的人,估计十不足一。

  后来船舶能力跟上来了,这个想法才放了下来。

  现在这三百人盲目的前往白令海峡,王画心中有些好笑。况且就是找到玛雅人,他们能知道这就是王画所说的玛雅国?恐怕连言语大家都没有办法沟通。

  不过这三百人有多少是朝廷的人,王画也很怀疑。李显只是又一次被人做了替死鬼。

  想到这里,他忽然灵机一动。

  一直以来,他有些迷茫,不知道将来如何做。既不扶持李旦父子,也不扶持韦氏,难道自己做皇帝?不过他想到了还有一个机会,能让他达成目标。

  韦氏眼睛里闪出一丝怀疑的眼神,但没有说话。

  总之,这顿饭吃得很和气的。

  不过,各自心中打着什么主意,只有各人心中有数了。

  不但韦氏,连上官小婉也因为思索,差点走了神。

  第六卷 黑牡丹 第七十九章 别惹我

  第七十九章 别惹我

  这场宴席结束前。王画又提了一个要求。

  他请求李显暂时别给他任职,因为过完新年后,他打算到乾陵去祭拜武则天。

  李显先是愣了一下,但立即想到他现在还在为母亲“守孝”,老武下葬时他又到了钦州去了。老武一死,也少了忌惮,而且这个“忠心”也让李显感到欢喜,既然能忠于母亲,同样也能忠于自己,如果轻易地变节,未必是好事。立即答应下来。

  王画这才离开皇宫,回到家中。

  母亲正抱着新出生的儿子,与沐孜李说着话。

  其实对父母亲也搬到长安来,王画心中有点不大高兴。虽然他们是想一家团聚,这心情王画能理解。但长安因为李显重新设为真正的王都,戒备森严。现在的局势又十分诡奇,就是王画自己也不能把握。

  一家人全部呆在长安,说不定大变来临前,会给他造成严重的掣肘,也没有撤离家人的时间与空间。就是呆在洛阳,他都不太赞成。最好呆在青山沟,只是那样未免太做作了,难免会让人怀疑。

  王画郁闷的是,其中的道理还不好说。

  与父母打过招呼,四凤来到他身边低声问道:“我母亲,她还好吗?”

  “她还好,如果你想见到她,还要过两三年,”王画答道。

  对于这个黛儿,王画有些头痛,如果不是考虑四凤的想法,王画都想就朝廷下旨让他处理张质王申两家时,将黛儿处死得了。最后还是将她送到了大洋洲。但现在不能公布出来,这要等到两三年后。

  王画说完后,又看到王涵身后站着两个美丽无比的婢女。他用疑问的神情看着王涵。

  王涵低下头说:“二郎,她们是我家里人送过来的。一个叫竹儿,一个叫冬儿。”

  说着一边指着两个少女做着介绍,叫竹儿的穿着一身水绿布裙,外面罩着一件腥红的甲袄,瓜子脸儿,长得十分清新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