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艘涂着大清水师特有黝黑漆装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边,八门305毫米的粗壮炮管从装甲炮塔中伸出来,被水勇擦得一丝不苟的炮口反射着幽冷地光芒,显得狰狞而恐怖。这就是亚洲第一巨舰。

不远处,德国大使海因茨注视着刚刚在大沽船厂接受完检修的“济远”号和“威远”号。毫无疑问。排水量达到7400吨地两舰给人的映像是极其深刻的。海因茨虽然不是出身海军,但因为家族的原因,对舰艇地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这样的一等重型铁甲舰。就是强大的德意志也仅仅拥有两艘,而这个一向被西方人视为蒙昧落后地国家却拥有四艘这样的军舰,据说在上次的中英战争中,清国的海军还俘获了英国两艘更加庞大的铁甲舰。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只是这样一来,清国的海军实力在东亚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地步,就是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超过他。

可是他并不知道,在马尾船厂已经在建造中的两艘军舰一旦下水就成为全世界火力最猛的重型铁甲舰。这是关绪清倾注了全国的优秀人才和大量的金钱所打造出来的。

即便如此,海因茨还是微微产生了一些担心,这个国家恐怖的发展势头是他亲眼目睹的,一旦开启了民智,整个国家就像上了发条一般,急速向前奔跑。天津、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业区的雏形,而且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开去,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将经历一场工业上地变革,尽管在公民的教育程度、社会体制上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但以其庞大的市场、丰富地自然资源和近乎奢侈的人力资源。一旦让其走上工业发展的快车道,国力必将急速膨胀,从而给世界格局带来极大的震动。

一直极力促成此事,并刚刚登上德意志帝国皇帝宝座的威廉二世当即恼羞大怒。他不顾首相俾斯麦的大力反对,派出了以两艘萨克森级铁甲舰为首的远征舰队。15000名德国士兵从本土出发,经德国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多隆、喀麦隆、德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到达暹罗。

德国陆军从普鲁士时代起就是欧陆军队的典范,到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后更是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誉;而德国海军虽然现在还不如陆军那样强大,甚至论及总吨位,还比不上近些年力量急速上升的中国海军,但到底也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海军,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舰船数量都不是只有几艘老旧鱼雷炮艇的暹罗可以抗衡的。

虽然暹罗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一直致力于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和积极的建设。他废除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国立图书馆,并在国内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发展道路系统,创办邮电局和其他现代化设施。历史上称他的执政时期为“维新时代”,实际上可说是泰国现代化的开端。而说实话,暹罗的实力也的确有很大的提升,朱拉隆功好不容易装备起来的两万多近代化陆军和一支由几艘鱼雷艇与炮舰组成的海军,起码在同时期的东南亚各国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但如果他们面对的是德国军队又另当别论了,这支陆军曾让老牌列强法国也瑟瑟发抖,海军敢在后来与英国一掰手腕的军队,绝不是暹罗军队可以抵挡的。更何况暹罗军队还要分散地防御他们的几个海港。

毫无悬念之下,德国远征军很快就攻陷了包括暹罗首都曼谷在内的数个重要城市,然而对此早有准备的朱拉隆功随即带领他的军队退往了暹罗中北部的热带雨林,和德国远征军玩起了猫捉耗子的游戏。

两年过去了,德国远征军依旧没能完全控制整个暹罗,朱拉隆功的军队就像幽灵一样攻击着德国远征军,而他背后的英国也逐渐显露出来。英国人虽然在缅甸折了锐气,而且顾及德国领导的三国同盟与俄国联起手来,不致于派兵干涉,但依旧通过出售军火给朱拉隆功的方式参与了进来。

所以,虽然前线仍不时有捷报传来,但损耗同样是惊人的。为了封锁暹罗海岸,截断英国人的援助,远征舰队需要长时间在海上巡逻,每月光耗费的煤炭就价值数万马克,而由于英国军火商大都选择从印度或孟加拉将军火偷运到暹罗在印度洋安达曼海附近的海岸,再由暹罗人自己利用马来半岛上的山区偷运到北部,所以远征舰队大多数时候是在印度洋上巡逻。好在因为中国人夺下了缅甸,阻断了英国人从陆上支援暹罗的道路,不然,他早就劝说皇帝陛下结束这场战争了。暹罗面向印度洋一侧的海岸,平而直,几乎没有一个好的港口,或许能让一些装货的小船停泊,但对于数千吨的大型军舰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帝国远征舰队只能在中国缅甸的港口进行维修和补给,这又是一大笔费用,甚至帝国还为此帮助中国改造了仰光的港口和船厂。

想着,海因茨有种感觉,大德意志帝国似乎上了那个中国皇帝的大当。不过好在中国人还非常在意与帝国的关系,不管是粮食、煤炭还是弹药,出售给远征军的都是最好的,价格也仅比国内贵少许,而如果加上饶半个地球的运费,这自然便宜很多了。

随着两国的关系日益增进,自己这个驻华大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因而即便任期结束,他也没有一丝慌乱,从老友写给自己的信看,此次回去,自己还有可能获得勋章,而让海因茨更有信心的是,此次回国,他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作为引导使,陪同即将访问德国的中国皇帝。

关绪清此次访问德国,除了进一步巩固中德的战略同盟,也是去看看三年前被他亲自送去德国的那批学员。今天的秋天就是他们学成归来的日子,大清的特务机关、特种部队都要建立起来了。

另外,这三年来老将军左宗棠的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虽然关绪清从美国请来了最好的医生,可是效果仍然不佳。看上去是无论如何也撑不了多久了,而在关绪清心中的接班人就是远在德国学习的冯子才之子冯相华。

关绪清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这些大清军事上不可不多得的人才了,看看这三年来他们从世界第一陆军身上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逐鹿东亚 第一百零四章 聪明的外交

关绪清出访德国是从几年前就订下的,八七年威廉一世九十岁大寿的时候,中国派出了以恭亲王奕忻为首的庞大庆祝团队,奕忻不仅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而且是上书房首席内阁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地位相当于欧洲的首相,而在奕忻名字后面列的一长串人,包括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刘坤一、丁宝桢等等,不是身居阁部要职就是一省的封疆大吏。这样的礼遇就是对有“欧洲老奶奶”之称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中国也没有如此过,这让自普法战争以来,自尊心极度膨胀的德意志上下大觉有面子。加之两国刚刚签订《中德通商友好条约》,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礼尚往来邀请关绪清访德也就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只是由于这几年关绪清一直忙于国内琐碎的政务,所以没有成行。这三年时间,国际上的局势总体还算平静,除了英国依旧受困于苏丹马赫迪起义的沼泽,德国对暹罗进行了不太成功的占领外,其它基本尚算平静。但在外部平静的情况下,大清国内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在通过两次以小博大,险死还生的对外战争和一系列合纵连横的外交活动,基本抵挡住了外部侵略的压力后,确立了权威的关绪清开始大刀阔斧对国内各项弊政开始了改革。官制的革新、官办企业的出售、鼓励民间兴办工商业、取缔各省捐税局、一条条一项项无不牵动着举国上下的神经。这些有的已经全面实行,有的尚在一两个省份进行试点,但总体上带给中国人的变化是巨大的。

在这样看似平静,实则动荡不安的激流中,出现地问题自然也不会太少。虽然经过几次吏治整肃,官员贪污渎职的情况已经大为减少,但旧式科举体制下选拔出来的官员在对待变革中出现的问题时,依旧乏善可陈。这就使得关绪清几乎事无巨细。样样都要关照到,乾清宫的灯几乎每晚都要亮到四更以后,就连皇后这几年见面的次数也少了很多。比起当初中英战争期间都要少,更别谈其他妃子了!而这次出访德国,关绪清特别带上了皇后,一方面出于对德国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想好好补偿一下她,好好陪陪这个今生和后世的妻子。

虽然因为自己的到来,使得这个时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像原本利用英法殖民势力之间的矛盾,勉强生存,后来成为东南亚一枝独秀的泰国。因为中法、中英两次战争结局都以中国胜利而告终,搅乱了泰国地周边环境,最终被在全球范围内急速寻找殖民地的德国所吞并,这样的蝴蝶效应想必不会少。但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国际局势的主流仍然不会变化。后来崛起的、以德国为首地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拥有更多的殖民地,以获得充足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必定向掌握着大量殖民地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发起挑战,而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维护自身地利益和地位,也势必不会妥协,双方地矛盾不像过去的英法矛盾、法德矛盾、英俄矛盾这样地国家矛盾,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共同的利益下,双方士兵还是可以坐在同一个战壕里的,但新老两大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是尖锐不可调和的,解决的方法似乎除了战争别无他途,而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关绪清对这一切自是了然于心。不过在那样两大阵营针锋相对的情况下,中国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子,要怎样做才能谋取最大利益,这些是关绪清一直以来所思考的。而要想利用那场世界性的浪潮为中国谋得最大利益,势必要加入其中一方的阵营。如果加入协约国阵营,就像历史上日本那样,貌似很容易获得胜利,还可以大发战争财,也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但现在中国貌似跟同盟国走得比较近,而且,如果在未来的大战中,同盟国一方有中国的加入,势必极大牵扯俄国和英国在远东的力量,毕竟俄国不可能放弃远东和西伯利亚,而英国也不可能不要印度,这样的话,只要意大利不反水,并控制美国参战的时间,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未必不能改写,每当想到这里,关绪清就不由怦然心动,还有什么比亲手创造更加令人着迷。不过关绪清很快冷静下来,这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而是关系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前途命运的事情,上天给了自己一次创造历史的机会。哪怕是呕心沥血、用尽自己的生命也要让中国强盛起来,不再遭受那东亚病夫的耻辱。所以一切的决定都必须慎之又慎,更何况现在地中国,远还没有达到以一国之力左右世界局势的地步,甚至说连自保都有问题。英国这些年在西藏的问题上一直小动作不断,一会借口勘测西藏与印度分界线,私自派遣武装打击抗英的土司势力。一会又以开发道路的名义。派遣勘探队,对西藏的地形地貌和生物、矿产资源进行测绘,而另一方面,英国又不遗余力地帮助日本发展海军,不仅帮助日本训练海军军官,还帮日本建造了吉野、浪速、秋津洲这三艘最先进的巡洋舰,其目地不言而喻,那就是打压中国。实现他们所谓地地区平衡。中国要想打破这样的封锁,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何况,如今考虑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为时过早。摆在关绪清面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不过照目前的情况看,不论是海军实力还是陆军素质大清远胜于日本。小日本是否还敢像历史一样在朝鲜问题上跟大清过不去还不置可否,打不打的起来还不知道呢。

因而在这种时候,中国更不能直接站到英国的面前,几百年来,凡是敢于和约翰牛直接对抗的,都倒在了他们的脚下,其中包括像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罗曼诺夫王朝领导下横跨欧亚的俄国。以及这次自己即将访问、现在正如日中天地德意志第一帝国。缅甸战争之所以能打赢,是因为光脚不怕穿鞋的,以当时中国的国力,英国人如果全力以赴,未必不能重演前两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但付出的代价必定很大也就是了,因为中国是极端封建集权的独裁统治,而且中国的社会经济还是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只要中国皇帝坚持作战,要想让中国崩溃是一个很难地事情。在当时国内经济出现混乱、各殖民地遭受攻击,又没有外力可借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是审时度势地放弃了缅甸,夺回了伊朗、阿富汗、土耳其。

但中国不可能永远都停留在小农经济的社会,中国要发展。必然要加大商品流通、改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对外贸易的比重,一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