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香江武行竞争激烈。

    这次袁和评凭借《卧虎藏龙》在好莱坞大出风头,程晓东自然不甘落后,在《英雄》的动作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卧虎藏龙》的武打场面以剑为主,剑走偏锋,轻灵飘逸。

    尤其是在竹林上的打斗,看起来赏心悦目,美轮美奂,只是缺少一种刺激感。

    《英雄》中突出剑术凌厉和凶险的一面,刺客之间的较量,不是儿戏,而是生死相搏,性命攸关。

    程晓东想展现另一种武打风格,更为大气和激烈。

    《卧虎藏龙》是一个江湖里的故事,《英雄》则到了国家的层面,千年前的游侠剑客不受拘束,快意恩仇。

    到了《卧虎藏龙》里,武林人物和官府牵扯太深,进退两难。

    这两部影片在各个方面都有区别。

    拍完这一段,冯晓刚上前和程晓东聊了几句,主要是替身的问题。

    李桉拍戏要求演员尽可能的不用替身,冯晓刚要求危险的场景一定要用替身,这是对演员的保护。

    武行的替身有功夫底子,遇到危险知道该怎么避开。

    演员不行,容易伤着自个,一旦受伤,拍摄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在这方面各个导演的想法不同,李桉更注重表演的真实性,替身没法表演。

    冯晓刚要保障影片顺利拍完,不能让演员出现意外。

    王保强站在外围,望着冯晓刚和程晓东聊天,远处是姜闻和赵闻卓。

    他在《英雄》剧组呆了几个月,系统的了解了剧组的运作流程,这可是数百人的大剧组,每个部门各司其职。

    武行主要负责武戏的拍摄和指导。

    《英雄》开拍后,他演过龙套,做过替身,没事的时候就在一旁观摩,虽然辛苦,却觉得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做群演可没有这种机会。

    他出演的《盲井》不出所料的没有通过总局的审查,只能走国际电影节路线。

    影片在柏林电影节拿到了一个艺术成就奖,西方电影人热衷于这一类的影片,导演李洋有了些名气。

    但对王保强来说,情况没有太大改变。

    《盲井》不能在国内上映,由于违规参加电影节成为禁片,好在导演和演员都不出名,处罚力度不大,就是罚款和写检查。

    主要是这种情况太多了,第六代导演成群结队的冲向国际电影节。

    只要不是那种主题思想有问题的片子,基本上是不让在国内院线上映,总局在这方面的管理比九十年代宽松不少,风气逐渐放开。

    王保强没有因为《盲井》一炮而红,不过也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冯晓刚和程晓东聊完,朝外围走去,他要抽时间到医院看看傅标。

    对于傅标的遭遇他感同身受,他自己就有心脏病,拍《大腕的葬礼》那会住过院,现在还随身带着急救药。

    在这一行工作,生活不规律,疲劳过度,都容易引起病症。

    冯晓刚一边走一边感慨,猛然间看到王保强,他对这个人有些印象,是自己公司的演员,就冲着王保强点了点头。
………………………………

第六百九十三章 娱记

    孟净坐在大巴车上,心里琢磨着今天的采访任务。

    她供职于《叁联生活周刊》,这是一家新闻文化期刊,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深受小资青年和知识分子的欢迎。

    杂志的特色是文化性与新闻性并重,力求使新闻具有历史的品格。

    说白了,就是怎么深刻怎么来,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清谈论调。

    今年是《叁联生活周刊》变革转型的一年,从半月刊变成周刊,从关注重大新闻事件转向了娱乐行业。

    这家杂志以前也报道娱乐圈的新闻,如今更加侧重这个方面。

    这个转型是无奈之举,为了抢占市场,迎合读者的需求,不让杂志继续亏损。

    和其他娱乐媒体的关注点不同,《叁联生活周刊》即便报导娱乐新闻,也要加入点深刻的东西在里面,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格调。

    比如《小雪的大冒险》,其他媒体关注八个亿的投资和演员的情况。

    《叁联生活周刊》能扯到英国文学,顺带对比一下国内文学的现状,再谈到电影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他们的口号是,就算是一名娱记,也要做有品味和文化的娱记。

    孟净就是这样的一名娱乐记者。

    她两年前加入《叁联生活周刊》,不算新人,也不是老资格,在娱记圈子里刚刚出头,有了点名气。

    今天是《英雄》剧组对媒体开放的日子,允许探班拍照,半个小时的采访。

    自从《英雄》筹备以来,除了一次开机发布会,一直处在封闭的状态。

    一方面是专心拍戏,不受外界打搅,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一种神秘感。

    《卧虎藏龙》是小说改编成电影,大家知道故事情节,没有必要保密。

    《英雄》投资一亿五千万人民币,聚集了一批国内最优秀的演员,冯晓刚执导,这些因素吸引着大众的关注。

    越是神秘越能激发民众的好奇心。

    娱乐记者为了报刊杂志的销量,也会费尽心思的挖掘《英雄》的内幕和新闻。

    可以说,《英雄》的主创人员都是他们重点追踪的对象。

    不过,剧组的预防措施做的相当到位,演员进组后吃穿住行都由剧组负责,隔绝了和媒体见面的机会。

    就连冯晓刚前往医院探望傅标都是偷偷摸摸。

    这不是说《英雄》不宣传,而是要按照好梦公司的节奏宣传。

    时不时的对记者开放,给上一点宣传材料,保持话题热度,到了影片上映,再来一轮大规模的宣传攻势。

    孟净的年纪不大,心气却不小。

    她采访过不少演艺圈的知名人物,风格偏于理性,稍微带点嘲讽和刻薄。

    她认为自己虽说是娱记,但应该用冷眼旁观的心态看待这个圈子,不盲从不迷恋,也不厌恶,就是客观的报导。

    不论采访对象是不是大腕儿,该问什么就问什么,不回避。

    话是这么说,不过她对今天的采访对象还是有些头疼。

    这恐怕是娱乐记者共同的看法。

    如果说起国内的娱乐记者最不愿意采访的明星,前三名一定是姜闻、陈导明和王志闻,这三人不按套路出牌。

    姜闻面对记者咄咄逼人,经常把记者反问的哑口无言,采访像是打仗。

    陈导明非常严肃认真,总是习惯性的纠正记者提出的低级问题,顺便对记者进行一番思想教育,像是上课。

    比如你们娱记要有文化,要有社会责任感。

    王志闻更是出名的难搞,面对记者老是板起面孔,还质疑记者的专业性。

    如今这仨人凑在一块儿拍戏,娱乐记者的内心是崩溃的。

    记者不是说真的不想采访,这仨人每一个都是大新闻,只是有些担心。

    他们既想拿到独家新闻,又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在来之前,对自己要提的问题再三琢磨,做足功课。

    孟净看着本子上自己要问的问题,感觉还可以。

    眼下读者最关注的是《英雄》能不能像《卧虎藏龙》那样登上奥斯卡,这个问题想必很多记者都会问。

    还有《英雄》和《卧虎藏龙》的不同之处和票房预期等等。

    孟净觉得这些问题问的太早了,让导演和演员怎么回答,再说,老是把两部电影拿来比较,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她的切入点是故事和演员。

    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一帮国内最优秀的演员在这个故事里的位置,发挥的空间,这才是电影的根本。

    姜闻、陈导明、王志闻、俞菲鸿和徐晶蕾,这是超豪华的阵容。

    孟净有些遗憾,她更希望来一次专访,对导演和每位演员单独采访,挖掘《英雄》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好梦公司拍这部片子是跟风还是有志于让国产大片走向世界。

    公司老板林子轩和电影主创人员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她知道这个可能性不大,《叁联生活周刊》和好梦公司的关系不太好。

    由于要坚持格调,她对《我的野蛮女友》进行过嘲讽,认为那是一部平庸煽情的商业片,导演向市场妥协,失去了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诚恳态度。

    批判票房大卖的商业片容易引起知识分子群体的共鸣。

    同时,她对葛尤的《卡拉是条狗》赞誉有加,文艺片才是小资人群的最爱。

    孟净知道自己的读者是哪类人,她写的东西要和杂志的风格保持一致。

    好梦公司有自己相熟的媒体和记者,即便有专访也会交给那些记者。

    这是孟净郁闷的地方,好梦公司已经成为内地娱乐圈的风向标,这两年娱乐圈的大新闻几乎都和好梦公司有关。

    拿不到第一手材料和独家采访,怎么能在娱记的圈子里出人头地。

    她最想采访的还是林子轩,林子轩可是这个圈子里的风云人物,从九十年代至今,林子轩既是亲历者,也是创造者。

    采访林子轩,就是揭开这十年来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史。

    对于娱乐记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或者说,只要拿到林子轩的专访,就能一战成名。

    只不过,林子轩的专访极少,九五年年底,在《当代电影》上曾经有过一篇对林子轩的专访,那时好梦公司刚刚站稳脚跟。

    事实证明,那篇专访很有前瞻性。

    认为好梦公司为民营电影公司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值得借鉴。

    孟净在心里给自己定下目标,她要拿到林子轩的下一个专访。
………………………………

第六百九十四章 片场

    孟净来到京郊怀柔的影视基地,经过检查后进入了《英雄》的片场。

    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影视基地,由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负责管理。

    虽说艺术中心这两年在走下坡路,不过仅是影视基地的收入就足以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李虹的业绩之一。

    好梦公司的影视剧大多在这个基地拍摄,都是老交情了。

    影视基地为《英雄》剧组提供了各种便利,包括搭建一座古代的宫殿,改造各种设施,派人隔离片场,不允许外人进入。

    光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用了小半年。

    当然,影视基地也有收获,电影拍完后,这些宫殿设施都成了基地的产业,可以反复使用,或者设为景点供游客参观。

    《英雄》剧组在影视基地的拍摄接近尾声,下个月前往敦煌拍外景。

    这是剧组对媒体开放的主要原因。

    一旦出外景,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在离开京城前,宣传一拨。

    孟净和其他记者一起进入片场,看到数百名穿着黑色盔甲的士兵正在操练,一边喊口号,一边迈着步子。

    声音和动作整齐划一,有一种凛然的气势。

    “他们已经练了将近两个月,姜导还不满意,说是没有杀气,不够剽悍。”好梦公司的宣传人员介绍道,“如果还不行的话,那只能等剧组拍完外景再补拍这一段了。”

    姜闻在剧组里除了是演员,还挂了个艺术指导的头衔。

    《英雄》说是冯晓刚执导,其实是两人联合执导,谁让姜闻被总局给禁了呢。

    姜闻对待电影相当严格,这部戏那么大的投资,能让他可着劲的花钱。

    这些士兵可不是群众演员,而是真正的士兵,从部队上借来的,体格健壮,声音洪亮,纪律性强。

    要是让群众演员这么天天训练,估计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

    在国内,拍摄一些大场面,尤其是战争片,剧组会请求部队协助,姜闻出身部队大院,有这层关系。

    他拍《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会,不仅找军营当训练场地,还借来了几辆坦克。

    孟净认真的观察着片场,除了那些士兵,还有上百人不停的忙碌,粗略估计,整个片场超过五百人。

    不远处的宫殿内,有喧闹声传出,应该正在拍戏。

    她到其他剧组探过班,和《英雄》相比,实在太寒酸,至少从制作规模上讲,《英雄》是名副其实的国产大片。

    好梦公司的工作人员把记者领到一处供演员休息的房间。

    等一会将在这里举行半个小时左右的记者会,记者们可以拍照,但不能妨碍到剧组的正常工作。

    孟净掏出相机,对着片场的建筑拍了几张照片。

    这些建筑给人古朴浑厚的感觉,是依照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古建筑仿造而成,虽然采用的是现代的材料,缺少历史感,但总算有模有样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