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国外生活不容易啊。”林子轩感慨道,“语言和生活习惯都是问题,还有种族歧视,我们拍电视剧那会遇到不少困难,人家一看你是亚裔,就不给你好好办事,拖上几天,有的还会借机勒索。”

    由于两家走的近,陈咯对林子轩还算了解,知道林子轩和冯晓刚等人的过往。

    《京城人在纽约》那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她才七八岁,印象不深,不过她知道那是国内第一部全程在美国拍摄的剧集。

    当年轰动一时,冯晓刚正是凭着这部电视剧崭露头角。

    如今,这些人已经成为国内演艺圈的领军人物,冯晓刚带动了国内商业电影的发展,姜闻的文艺片风格独特,葛尤成了国际电影节的影帝。

    这背后都有林子轩的影子。

    听着林子轩说起当年的辛苦往事,想想现在的风光,陈咯有些小感慨。

    林子轩和陈导明平辈交往,是她的长辈。

    陈咯刚开始带着敬畏,熟悉之后觉得林子轩平易近人,没有长辈的架子。

    尤其是这几天和书迷的互动,林子轩始终保持着温和的态度,一点都不像是在国内演艺圈叱咤风云的人物。

    那是因为她没有看到林子轩工作时候的样子。

    作为作家,面对书迷自然不能严肃,那会吓坏小孩子,作为老板,面对下属就是另一种状况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孔。

    正如林子轩面对陈咯,把她当成晚辈看待,就不会让她看到自己严厉的一面。

    陈咯同样喜欢《小雪的大冒险》这个故事。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她还看不懂,没什么兴趣,不过她父亲很是推崇。

    再说,国内作家的小说在国外畅销的不多,能和林子轩一起和书迷见面,她很高兴。

    有了这些因素,陈咯在林子轩面前放开不少,不那么拘束,谈起了自己在学校的生活。

    两人吃着饭,随意的聊着。

    他们住的酒店在伦敦的市中心,从餐厅的窗户朝外望去,能看到外边街道上的景象。

    成群的年轻人在街道上嬉闹庆祝,气氛热烈。

    陈咯看着那些青年男女,如果是以往,她会参与进去,感受圣诞节欢快的氛围,现在却坐在高档酒店的餐厅里,品尝着昂贵的西餐。

    对她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圣诞节。

    小姑娘突然有一种长大成人的感觉,这是大人的世界,大人的生活。

    她觉得这样也挺不错。
………………………………

第五百五十四章 报道

    圣诞节过后,《泰晤士报》刊登出了对林子轩的采访。

    这是一家综合性的报纸,有四十个版面,内容涵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商业金融、电视娱乐等各个方面。

    对林子轩的采访不是那种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不会说今天采访明天就能见报,要隔上几天才有机会刊载。

    如果这段时间文艺版面的稿件过多,或许要等上一两个星期。

    采访的稿子占了半个版面,在整份报纸中并不显眼。

    这时候是西方的圣诞节,又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每天都有无数的新闻发生,关注这篇采访的英国读者不多。

    对他们来说,林子轩只是一位有些名气的外国作家。

    林子轩看了报道,那位记者的稿子还算实事求是,没有故意曲解他的意思。

    上面有一张半身照,介绍了他过往的作品,重点放在了对《小雪的大冒险》的解读上。

    整篇报道中规中矩,平平常常。

    《泰晤士报》是一家相对严肃的报纸,和那些喜欢哗众取宠的小报风格不同。

    比如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小雪的大冒险》的创作者,华国作家访谈”。

    如果想要吸引读者的眼球,可以用像“他创造了魔法世界”或者“巫师袭击英国”这类较为浮夸的标题。

    这正是一些英国小报对《小雪的大冒险》签售会的报道,篇幅都不长。

    配图是陈咯和小读者的合影,这种照片比作家本人的照片更有吸引力。

    林子轩的签售会在英国引起了一些反响,但反响不大,远没到轰动的地步。

    根据出版社传来的消息,《小雪的大冒险》圣诞节前后销量超过五千册,顺带刺激了前两部小说的销售成绩。

    按照他们的预计,这部系列小说在英国的总销量将突破百万册。

    这和英国的人口基数有关,他们整个国家不到六千万人口,和华国十多亿人口没法比,能有这个销量很不错了。

    在华国,《小雪的大冒险》的总销量达到八百万册,算上盗版,能有一千五百万册。

    而且,系列小说带来的影响力刚开始显现,以后会呈现滚雪球式的增长。

    尤其是拍成电影后,通俗小说和流行文化的结合会导致销量的大爆发。

    在《泰晤士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小雪的大冒险》排在前列。

    等到明年二月份,这部小说会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出版,才算是真正的走向世界。

    林子轩翻了翻其他报纸,内容大同小异,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或者说他的影响力还没有到引发英国媒体和文学界争论的地步。

    这一天,他和陈咯去了商店购物,见识了英国人血拼的热情,购买了一大堆礼物。

    到了晚上,把小姑娘送回寄住的家庭,他才松了口气,进入工作状态。

    他带来的助理和律师一直忙着审查合同,和英国的律师沟通协商,确保林子轩的小说在各个国家的收益。

    他不是不信任自己的文学经纪人,只是《小雪的大冒险》不一样。

    英国的出版社和里特只是把它当作一部有潜力的畅销书,却想象不到这部小说将来能创造出多大的价值。

    林子轩要确保以后不会出现任何的法律纠纷。

    “林总,合同审查完了,按照您的意见做了修改,对方确认后就能签字。”律师汇报道,“至于注册商标的事情我做了咨询,最好是找英国方面的代理公司来办,还有小说内容的衍生品,牵扯到不少行业,需要时间梳理。”

    林子轩要把和《小雪的大冒险》相关联的名称在英美等国注册商标。

    包括人物的姓名,书中魔法学院的名称等等。

    一旦被别人抢先注册会很麻烦,要不断的打官司,不如先下手,他可以授权别人使用,从而收取一定的授权费用。

    小说的衍生品种类繁多,比如魔法袍和魔法帽,以及书中出现的各类物种形象。

    魔法师这个职业在西方早已有之,任何服装店都能制作魔法袍,但不能在魔法袍上绣上《小雪的大冒险》里人物的名字拿来销售。

    衍生品涉及到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行业,产业链庞大,需要一个团队进行管理。

    华国国内盗版猖獗,衍生品基本上和作家无关,但在国外却代表着巨大的利益。

    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早,小说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可总归是有备无患。

    “这样吧,年前这段时间你留在英国,把事情办完,这个项目会发展起来,包括电影的制作和舞台剧的改编。”林子轩安排道,“这次把基础打好,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代理人,以后会方便的多。”

    当林子轩在伦敦参加签售会的时候,李桉正在纽约为《卧虎藏龙》做后期。

    《卧虎藏龙》这部戏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完成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其中李桉有八个月没有回家,大部分时间都在片场熬着。

    在拍戏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敏感,精神亢奋,还能坚持的下来。

    等到拍完戏,他的身体开始抗议,为此还住了几天医院。

    后期的录音分为两组,头一组有四个人,专门录制音乐,和沪城交响乐团合作在沪城广电大楼录制电影配乐。

    沪城广电大楼按照英国录音室的规格购置了一套全新的录音设备。

    另一组在纽约做电影的音效和混录,将音乐、对白和音效混制在一起。

    《卧虎藏龙》的音效比较复杂,美国的音效师没做过武侠片,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比如青冥剑的响声,诡异莫测,加上兵器交锋时的声音变化,在拍摄现场录不到。

    因为拍摄的时候武打场面只是做做样子,兵器根本碰不到一块去,怎么能发出来声音,这些声音都是后期录制完成。

    音效师要一点点的实验声音的频率变化,李桉在旁边盯着。

    只要对白和音效有一点差异,李桉就会打回去让音效师重做,直到他觉得满意为止,弄的混音工程师压力很大。

    要做出有水准的东西,就要慢慢的磨。
………………………………

第五百五十五章 野心

    李桉对《卧虎藏龙》这部电影是有野心的,他想做到东西方观众都能接受的程度。

    别看华语片这些年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不少奖,却没有真正进入西方的主流社会,只是得到了西方电影人的认可,而不是观众。

    那些电影人看好华语片大多是从意识形态出发,用西方的价值观来评价影片。

    华语电影做不到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在全球通杀。

    李桉想把东方的古典文化和西方的知识手法结合起来。

    无论是西方的心理分析、社会学、戏剧性、语法、美学观点,还是西方结构的情节推理,只要对影片有用的都拿来用。

    最终做到既能得到电影人的认可,又能被西方的普通观众接受。

    也就是既叫好又叫座,让华语片达到和好莱坞大片力拼的局面。

    所以,他在制作《卧虎藏龙》的时候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来的,他熟悉好莱坞的制作流程,知道哪些东西通不过西方的标准。

    尤其是西方的艺术院线,他下意识的就会向着西方的标准靠拢。

    比如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他会考虑这个情节西方观众能不能接受,那个镜头西方的片商会不会有意见。

    要说李桉的电影是拍给西方观众看的也说得过去,这和他受到的教育和经历有关。

    他在美国学的电影导演专业,又拍了几部西方电影,好莱坞的标准就在他的脑子里。

    李桉希望兼顾艺术和市场,东方和西方,不过这个基本上很难。

    当他在按照好莱坞的标准做后期剪辑的时候,就已经倾向于西方观众的审美观,从而忽略了东方观众的感受。

    这可能是他没想到的。

    他觉得武侠片在华语地区应该有市场,大家喜欢看武侠片,那么就多考虑西方观众,做一个平衡,让东西方的观众都能接受。

    这是他的企图,或者说是野心。

    如果真是拍给西方观众看,那演员的对白直接用英文就好了,没必要做出来英文字幕。

    美国观众之所以排斥非英语片,不习惯看字幕是其中一个原因。

    《卧虎藏龙》的后期用的是中文对白,在美国上映的时候使用英文字幕,美国观众想看懂这个故事,必须要看字幕。

    在电影的配乐上,李桉想做成西方歌剧的样式。

    其中有两大主题,一个是江南的婉约,一个是塞外的奔放。

    东方的主题用西方的大提琴演奏,听起来别有一番味道。

    还有一些其他的尝试,比如在打斗中用京剧的锣鼓点子来配合,这是传统艺术。

    在表现感性神秘的地方用来自少数民族的巴乌,带有一种野性和原始的韵味。

    这部影片的配乐融合了东西方音乐的特点,让李桉颇为满意。

    林子轩把《卧虎藏龙》的后期制作交由李桉全权负责。

    这是当初和李桉讲好的条件,写进了合同里,也是李桉愿意和林子轩合作的原因之一。

    如果这部影片有好莱坞的投资,那么抱歉,李桉不可能拿到影片的最终剪辑权,甚至在拍片的过程中会处处受到限制。

    拍一部分素材就要交由美国的电影公司审查,电影公司不满意只能重拍。

    这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做事风格,导演只是一个执行者。

    在好莱坞,只有极少数大导演才有自己影片的最终剪辑权,绝大部分导演只能参与剪辑,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好莱坞有个职务叫做后期导演,这是相对于拍摄影片的导演而言的。

    或者说,导演把电影拍完就可以走了,接下来交给后期导演来完成。

    前期导演的拍摄完全从剧本出发,后期导演则需要考虑剪辑、画面、音乐等多种因素,他要直接面对市场,考虑观众。

    分工非常的细致和专业。

    好莱坞这么做有自己的道理,导演或许擅长拍片子,却不一定了解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