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艺生活-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钟军在广告行业获得了成功,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资金充裕是他的优势,劣势是在演艺圈没有牢靠的人脉关系,这种关系的经营需要运气,也需要时间的考验。

    目前,王钟军采取的是广撒网和抓重点相结合的方式。

    他看到投资的机会就会掺和一脚,无论能不能赚钱,先把关系打好,下次好合作。

    王钟军这两年不仅投资了电视剧,还有电影,包括一部主旋律影片,不过投资的金额有限,更多的是一种试探。

    他看好的导演很多,像是张亿谋,姜闻和冯晓刚等人,他对姜闻尤为热情。

    王钟军是姜闻的影迷。

    《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片子是王钟军的最爱,部队大院的生活就是他青少年的记忆,他不止一次的称赞这部电影。

    只要是姜闻拍的片子,他都愿意投资。

    不过无论是张亿谋还是姜闻现在都不缺资金,冯晓刚有好梦公司做后盾,同样没有后顾之忧,这让王钟军没有发挥的空间。

    眼下,王钟军把重点放在了张纪钟身上。

    通过《卧虎藏龙》三部曲的拍摄,张纪钟展现了他拍武侠剧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行业内打响了名头。

    不管怎么说,国内电视行业武侠剧这个类型是他带动起来的。

    王钟军准备和张纪钟合作拍一部武侠剧,为了保险起见,他想翻拍香江的经典武侠剧。

    香江武侠剧在内地有广泛的市场,香江的电视台翻拍过好多次,各种版本都有,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内地翻拍的话收视率想必不会太差。

    只要这条路走对了,就是一条生财之道,华宜广告公司也能顺利的进入影视圈了。

    王钟军和张纪钟达成了合作协议,张纪钟已经前往香江洽谈武侠小说版权改编的事宜了。

    这时候,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关注。

    王钟军在美国留学,明白像李桉这样的导演在好莱坞的影响力。

    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广撒网嘛,只要花费不多的投资,就能和好莱坞导演建立人脉关系,还能提升自身和公司的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是学习传媒出身,王钟军非常看重在媒体面前表现的机会,努力经营自身的形象。

    他会通过媒体积极的向公众展现自己的生活圈子,而不是像林子轩那样处在幕后。

    这有性格的因素,也是各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林总,我很看好这个项目,报纸上说什么国内拍不了大片,拍了也是赔钱,我不相信,咱们就要拍出来给他们看看。”王钟军仗义道,“这三部《卧虎藏龙》我都投钱了,拍电影我也不能落后。”

    “王总,风险挺大的,报纸上分析的有道理,这和电视剧不一样,国内的电影市场太小。”林子轩劝说道,“我就是试试看,都做好赔钱的准备了。”

    “这么说就见外了,华宜虽然不能和好梦比,不过也有些资金,这部片子需要多少投资?咱们合计合计。”王钟军询问道。

    “大概要一千万美金,我正为投资发愁呢。”林子轩回应道。

    王钟军稍微愣了愣,好梦公司还没有把《卧虎藏龙》电影版的投资金额公布出去,媒体普遍认为大概在五百万美金左右,也就是四五千万人民币的样子。

    媒体做出这个预测,是按照香江武侠片的投资额度来算的。

    在香江,使用大明星的武侠片不过四千多万的投资,投资太高的话很难收入成本。

    按照王钟军的估计,有了李桉加盟,《卧虎藏龙》的投资应该在四五百万美金。

    华宜广告公司投资一百万美金没什么压力,虽然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却能和李桉拉近关系,趁着媒体的热炒,把华宜公司的知名度打出去。

    可你一部武侠片投资一千万美金,这个就有点过了,不符合市场规律。

    你要拿多少票房才能收回成本,现在海外的版权不好卖,赔本的可能性极大。

    这么一想,王钟军觉得报纸上分析的很对,林子轩这么做太过冒险,有点膨胀了。

    这样的例子在商场上有很多,好梦公司这几年发展的顺风顺水,贺岁片票房大卖,文艺片在威尼斯拿了金狮奖,林子轩或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

    于是就跑到美国和李桉捣鼓了一个投资上千万美金的武侠片。

    浮躁啊!

    王钟军在心里感叹,以前林子轩挺稳重的,这回步子迈的太大,要出事。

    这不是王钟军一个人的观点,媒体上有这方面的评论,认为民营影视公司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的来,不能好高骛远。

    不是你想国际化就能国际化的,要循序渐进。

    王钟军心里犹豫要不要掺和进去,明知道是个坑还要朝里面跳,这让他不怎么情愿,可他刚才把话说出去了,怎么收回来是个问题。

    “这么大的投资,那的确有风险。”王钟军惊讶道,“就算咱们两家的底子加在一块也不够啊,林总是不是有其他的融资渠道?”

    “先从银行那块想想办法,把款子贷出来,拍了片子再还回去。”林子轩坦然道。

    “我在银行倒是有些门路,改天帮着问问,看看能不能走走关系。”王钟军提议道。

    华宜广告公司承接了为国内银行制作广告宣传手册的业务,和银行的关系不错,这也是它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的原因。

    “那多谢王总了。”林子道谢道。

    “都是小事儿,成不成还两说呢,这么大笔款子不太好操作,我尽量。”王钟军应承道。

    两人又聊了几句,王钟军就离开了。
………………………………

第四百零九章 纪实风格

    林晓玲从华国电视台把那部新闻纪录片拿了过来,反复的看了几遍。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为了宣传国家人性化的政策,犯人只要在监狱里表现良好,就能获得假释,回家和亲人团聚。

    更多的是宣传材料,犯人和家人见面的场景不多。

    不过正是在这不多的场景里,却有着一种感动人心的东西。

    镜头捕捉到几个瞬间,犯人那种悔恨和牵挂的情感极为真挚,即便专业演员也很难演绎。

    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实。

    演员的表演本来就来源于生活,一个演员不是罪犯,不是神经病,不是强盗,可在演戏的时候他要模仿这些角色。

    他没有这种经历,只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模仿。

    在艺术学院的表演系,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到火车站或者旅游景点,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

    记录下这些人的特点和行为举止,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人物。

    有些演员为了演好一部戏会花时间体验生活,了解这个角色的生活环境。

    观众看完一部片子,会评价这个演员演的很像,但无论演员怎么演,还是表演,远没有生活的原貌那么真实。

    纪录片就起到这种作用,它能近乎真实的记录下生活的面貌,虽然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很平凡和普通,不过总有某些瞬间能够感动人的心灵。

    作为导演,林晓玲就是要把这个瞬间提取出来,放在电影里。

    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看了纪录片,林晓玲心里有了谱,她确定了两点,一个是这个题材有东西可拍,另一个是这部片子要使用纪实风格来拍。

    纪实风格的电影和纪录片有所区别。

    纪录片是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创造性处理的影片,它采用的素材是真实的。

    纪实风格的电影或许取材于真实的事件,不过它的细节是虚构的,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加工的,它只是一部电影,不承担纪录片的作用。

    不过,相对于那些戏剧化或者技术化的电影,纪实风格的电影更接近生活。

    观众可以通过电影直接看到生活中正在变化着的,正在消失或滋长的东西。

    《我们俩》这部影片只能说是生活化,并不算是纪实风格的电影,因为它把生活中的矛盾给集中了,看起来像是生活,实际上,生活要更为平淡。

    纪实风格的电影要尽可能客观的讲述一个故事,不唯美,不矫情,平平淡淡。

    这些知识林晓玲在学校里系统的学习过,她拍过纪录片,算得上有一定的经验。

    她清楚采用纪实风格来拍是很冒险的事情,这意味着剧情没有太多冲突,很难吸引观众。

    这需要她在选择拍摄素材的时候找一些能给观众带来触动的故事,犯人进入监狱的理由各不相同,其中杀人犯应该是最严重的罪行。

    一个女性杀人犯的故事或许能引起观众的感触。

    林晓玲不是想拍一个穷凶极恶的女人,而是想拍这背后的故事,她要到监狱里了解案情,从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你要去找杀人犯啊?”徐晶蕾惊讶道,“其他的罪犯也有故事可拍,没必要这么冒险。”

    “又不是直接和她们见面,就是翻翻资料,碰到合适的再找当事人谈谈,这有什么危险。”林晓玲无所谓的说道,“放心吧,我会找人陪着去的。”

    “我忙着拍戏,不然就和你一块了。”徐晶蕾无奈道。

    “以后要体验生活,你少不了到监狱里走一遭,要有心理准备。”林晓玲调侃道。

    说干就干,林晓玲联系了京城女子监狱,以前是女子劳教所,这两年改成了监狱,专门关押京城户籍的女犯人。

    拿着好梦公司开具的证明,在一名员工的陪同下,林晓玲走进了监狱。

    没有想象中的恐怖,监狱人员给她提供了一些档案材料。

    在翻查了几十份材料后,林晓玲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犯人都罪大恶极,有些人仅仅是因为一时失手,犯下了难以弥补的罪行。

    其中有一个案子最为明显。

    在八十年代,有一户普通的人家,这户人家是离婚重组的家庭,母亲带着女儿小红嫁给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也有一个女儿叫做小琴。

    一家四口就这么生活在了一起。

    可亲疏有别,作为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小琴要照顾些,对小红就疏远些。

    有一天,小琴偷拿了父亲放在窗台上的五块钱,父亲没有找到,就怀疑是小红偷了钱,为此在家里大吵了一顿。

    小琴害怕,就把钱藏在了小红的枕头下面,被大人发现。

    这更加证实了小红偷钱的事实,小红被母亲骂了一顿。

    小红知道不是自己做的,她被陷害了,在上学的路上,她找小琴理论,但小琴不承认。

    小红气急,拿起路边菜农的扁担朝着小琴砸去,结果失手把小琴给砸死了。

    于是,小红进了监狱,坐了十几年的牢,刚进来的时候她才十几岁,现在都快三十了。

    这个案子对林晓玲的触动很大,她特意去看了小红,很沉默的一个妇女,不愿意交谈。

    回到公寓,林晓玲把手头的笔记捋了捋,整个事件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在她看来,这个案子的起因不是重点,重点是小红刑满释放后,回去怎么面对家人。

    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谁也不知道结果,电影就是在一定生活基础上进行虚构。

    林晓玲拍这部片子想表达的是理解和包容,那就要想想怎么才能让小红顺利的回家。

    “我觉得你演不了犯人,你太年轻,这个角色一定要中年人才行。”林晓玲对室友说道。

    “说的也是,这个角色还真不合适。”徐晶蕾看了案子,赞同道。

    “我给你安排了一个新的角色,监狱里的年轻女警官,你负责陪着犯人回家,帮她适应外边的生活,还要对犯人进行教导,教她怎么样和家人相处。”林晓玲叙说道,“你这个角色起到情节推进的作用,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整件事。”
………………………………

第四百一十章 大纲

    林子轩翻看着手里的剧本大纲,也就两三页纸,写的相当简略。

    这个叫做《回家》的本子剧情不复杂,有两条时间线,一个是1980年,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还有一个是1997年,讲述了事情的结果。

    因果关系明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链。

    从现在的角度讲,为了五块钱发生如此激烈的家庭矛盾,可能性不大。

    但放在1980年就合情合理了,那时候普通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五块钱对一个家庭来说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再者说,这个家庭的背景本来就复杂,是再婚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太稳定。

    那么由于一件家庭矛盾引发的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