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神级学霸- 第9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大拿终究是大拿。

    大拿是永不满足的。

    所以,总有实验室按捺不住这样的想法:一种飞蛾感觉不太够啊,天天吃会不会单调啊,万一便秘了怎么办呢。

    加上只是观察阶段,大家并不清楚需要多大的样本来观察,也就尚未进入白热化的拼数量阶段。

    其实终究要进入的,就是看拼几种蛋白的数量了。

    如果有的实验室找到了更好的观察对象,或者更多的观察对象,他们就能在接下来的科研竞赛中事半功倍。

    然而,杨锐是很清楚的,他们想多了。

    牛视紫红质蛋白就是最好的。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唯一的。

    剩下勉强能用的几种,或者接下来找到的品种,要么太贵,要么不够好用,要么来源不够广泛――换一种其他的科研项目,用贵一点的品种,或者数量稀少一点的品种,也没什么关系,反正经费够多,熬一熬就过去了。

    可惜,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机构,实在是太拼运气了。

    2块钱就想买个500万回来,这种事,作为娱乐项目是不错,但是,若是将目标扩展到两千万美元的时候,还拼运气就太过分了。

    因而,在猜想阶段,足够的观察量是必不可少的。

    从一开始,杨锐就将最熟悉该项目,综合实力最强的苏先凯派去做牛视紫红质蛋白,也就是因为他知道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身为现役小牛,后世大牛的苏先凯,其创造力也是很快被激发了出来。

    各种干粉培养基,胰蛋白酶,牛血清,以及成筐的新鲜牛眼,被送进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经过低温超速离心机,自动凝胶层析仪,蛋白质分析仪……再送去隧道显微镜下被观察,整个过程,被苏先凯一步步的分解了出来。

    任何生产行为都是如此,不断的分解步骤,不断的提高熟练度,然后不断的增加产量。

    同时,作为一间实验室,以及研究员,苏先凯也没有满足于单纯的生产。

    简化步骤乃至于开发更好的生产方式,是他坚持在做的事。

    对此,杨锐亦是颇为佩服。

    换一名研究员,处在苏先凯同样的位置,说不定就认命般的做起单纯的生产了,或许只要几年的时间,这样的研究员就变成了单纯的研究工人。

    苏先凯却并非如此。

    他努力的做着钻研,从搞清楚每一个生产步骤开始,然后再一步步的做优化,而这些工作,是杨锐不能从书里直接抄过来的,所以,苏先凯也是做的卓有成效。

    牛紫红质蛋白的产量,也是翻了倍的增长。

    2倍。

    4倍。

    8倍。

    比起最初的产能,苏先凯已是将之出人意料的提高到了十倍之多。

    这个数字,也是远远超过了国外一流的实验室。

    杨锐亦是悄然的松了一口气。

    全面赶超这种事,从来都不是一瞬间完成的,不过,只要基础指标赶上了,后续指标再弱也弱不到哪里去。

    当然,仅仅赶超国外一流实验室,并不是杨锐的目标。

    当周的会议上,杨锐再次提出了要求,并直接将之写在了会议室的黑板上:“恭喜牛紫红质蛋白组产量屡创新高,请牛紫红质蛋白组再接再厉,产量再升十倍!”

    苏先凯是忙到最后,才进到会议室的,看到黑板上的字迹的一瞬间,他就丧失了呼吸的勇气。

    “您直接掐死我算了。”苏先凯躺倒椅子上,动都不想动了。

    ……
………………………………

第1205章 向前进

    “老苏,你再坚持坚持,善始善终才对,是不是?”杨锐在会议桌上,与苏先凯亲切对话。

    苏先凯的眼神,就像是跑了一千米之后,又被要求跑一万米的虚弱宅男,那是一种我好像自然但没力气了的表情。

    杨锐拍拍苏先凯的肩膀,道:“老苏,你现在的工作,是咱们项目的基石啊,你可得挺住啊。行百里半九十,努努劲就到了。“

    苏先凯有气无力的道:“主任,我的主任啊,提高十倍产量,那是行百里半九十吗?等于说,咱们现在十里路都没到呢。”

    “做实验怎么能这么比较呢,生产紫红质蛋白的关键,是你找到了正确的生产方法,对不对?”杨锐轻声细语的给苏先凯做着工作。

    他曾经做补习老师并开补习学校的时候,早就做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劝慰工作了。

    苏先凯的压力巨大,一个劲的摇头,道:“我这是才找到一种生产方式,好不容易提高了产量,您就又提出了新要求。”

    “老苏。”杨锐郑重其事的道:“不是我的要求高,是与咱们竞争的对手太强,你说,如果咱们在基础材料的产量上,和国外的实验室一模一样,咱们能赢下来吗?”

    苏先凯的嘴唇动了两下,缓缓摇头:“我知道咱们必须得找到自己的优势,问题是,现在的产量真的已经是极限了,也许再想想办法,我还能提高个两倍左右,十倍我是做不到了,这等于是100倍于传统方法了。”

    按照传统方式做出来的牛视紫红质蛋白,每天的产量也就够做个三五组的实验下,10倍于其,说起来是能做三五十组的实验了,但是,考虑到实验的进度加快之后,项目的实验线就会变长,三五十组实验根本不够用。

    当然,若是能有三五百组实验的材料,那就不仅够用,而且绰绰有余了。

    项目的实验线再长,但只要每天有如此的超量供应,其他组就不会断顿。

    最重要的是,杨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尝试了。

    实验就是试验,尝试的多了,就更容易得到正确的结果。

    中国学术界,其实一直有一个习惯,或者说是幻想的模式,就是先通过超量的理论计算,来完成大部分的实验的前置工作,也就是用试算代替试验,接着,再用实验来验证试算的结果,成功则成功,不成功则再算。

    这样的幻想模式,想起来是很美好的,实际上却很少发挥作用。

    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几次大的科研项目,不管是两弹一星,还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又或者多个工程和产业项目,只算物料成本,比国外科研机构便宜不了多少,若非如此,也不会重新出现造不如买的论调了。

    事实上就是,国外实验室也是做试算的,而且,因为人家的学者更有经验,接受的系统教育更完善,反而算的更好――更悲哀的事实是,即使试算的再好,做实验的时候,该错的还是要错,该重来的还是要重来,所以,物料成本总归是少不了的。

    至于人工成本,国内学者亏的就更多了。在90年代以前,中国随便弄一个高端点的项目,组织的科研人员的数量都是过万的,以这样的规模,哪怕大家的薪水百倍千倍的低于国外,人工成本比国外也是只高不低的。

    杨锐则是习惯了21世纪模式的研究者,让他做理论试算什么的,他是玩不过来的,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也是玩不来的。要做有效果的理论研究,首先一点就得人多,因为世界是如此的复杂,想用数字代替实验,自然需要更多的数字上的投入。

    然而,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招募到大量的“理论生物学家”的,如果有这种东西的话。

    最终,在智力和经验投资上落后的实验室,自然只能从物质投资上来弥补。

    当然,单纯的物质投资是没有效果的,杨锐和他的离子通道实验室,也不可能因此而竞争得过国外的顶级实验室。

    杨锐坐在苏先凯对面,道:“用传统方式来生产牛视紫红质蛋白,肯定是不行的,你不是做了修改吗?现在的效果就很好,只要再改下去,再来10倍的产能,也不是做不到的嘛,对不对?”

    苏先凯斜看杨锐一眼,道:“主任,如果不是您说的,我肯定以为是个外行人的要求呢,哈哈哈哈……”

    “别哈哈了,这可是命令。”杨锐的脸绷了起来,气势一下子就出来了,道:“老苏,你当日来找我,要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

    “那个……”

    “推三阻四的,可不是你的作风啊。”

    “我……”苏先凯张嘴结舌的,好半天道:“不是我想推三阻四,实在是难度太大了。”

    杨锐“哼哼”两声,问道:“g蛋白偶联受体哪部分的难度小了?”

    苏先凯无言以对。

    “老苏,再把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产能提升十倍,到原始产能的100倍,这是我的最低要求,你如果能完成,我们g蛋白偶联受体组就还可以继续做下去,如果你不能完成,咱们的g蛋白偶联受体组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了。”杨锐并没有故意说的严重,或者危言耸听什么的。

    科研竞赛的核心问题,是胜者独赢的问题,不能赢的实验室,是没有回报的,或者是报酬极少的,在g蛋白偶联受体这种目标上,杨锐是一定要确认实验室能到达一定的位置才行的。

    否则,明知道要输的竞赛,还有什么好比的。

    苏先凯的脸色红了红,接着变白,道:“我明白了,但是,我真的是毫无头绪……”

    “我相信你。”杨锐郑重其事的回答。

    他是真的相信苏先凯。

    曾经,令苏先凯功成名就,成为大牛的项目,就是类似的项目,他能以地方院校的身份,年纪轻轻的就获得诸多荣誉,也是因为参加了多个国家项目,并且承担了大量的出人意料的生产任务。

    就牛视紫红质蛋白方面,杨锐其实已经拿出相对较好的仪器,并提供了相应较好的技术了,再要提高,确实只能苏先凯自己去抠细节了。

    不能小看抠细节一项,在科研生产中,由于一切都是崭新的,所以大部分的项目都是粗糙的来,粗糙的去的。

    而抠细节,是能抠出相当大的余量的。

    十倍百倍的在工业生产中,固然夸张的不得了,但在科研活动中,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当然,那并不容易,但就像杨锐说的,当他们进入这个绞肉战场的时候,就没什么容易的地方。

    隔壁组的谷强和范振龙听着两个人的对话,有些不好意思了。

    范振龙咳嗽一声,道:“杨主任,其实我们精简一下步骤,也能节省下来些材料。”

    “我不要你们节省。”杨锐回头就是一瞪眼,道:“我要结果,知道吗?结果!”

    “是……结果。”范振龙不着调怎么回答。

    杨锐看看表,道:“你们今天把所有的牛视紫红质蛋白,要全部用完才许离开,所有实验妥善记录并归档。以后也是这样。”

    范振龙傻傻点头,突然有些醒悟过来,全部用完?要是苏先凯真的把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产量再翻十倍呢?

    谷强也紧张起来,忙道:“杨主任,还得考虑第二天的用量吧……”

    “不用考虑,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供应部组,是苏先凯的错,你们用不完,是你们的问题。”杨锐看看几人,道:“这可不是开玩笑,都打点起精神来,能不能有突破,就看你们的了。”

    谷强和范振龙懵掉了。

    苏先凯忽然莫名的有些想笑,转瞬,就是巨大的动力――

    我累死你们这些浪费精。

    ……
………………………………

第1206章 微乎其微

    苏先凯越做越是熟练,很快成为了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专家级人士。? ?

    实验室的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当实验室刚刚开始决定做什么的时候,参与者其实大部分是两眼一抹黑的,只能在后面的研究中边做边学。

    这大概与普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或者说,与产业界和政界生活截然不同。

    产业界和政界最习惯的工作方式,重复大约要算作其中之一。例如一家私企,他最想要的职员,是有经验的职员。什么样的经验?做过某某项目,或者熟悉于某某工作,从而方便重复的经验。

    但在学界,就并非如此了。

    除了一些小实验室或个人会长年累月的做某种项目之外,学术界的拓展要求,或者说,开辟新领域的要求要高的多。

    所以,大部分的学界研究员,其实是处于一种终生学习,并不断的尝试新项目和新工作的状态。

    高级些的实验室就更加如此了,做的不说永远是前沿科学,总归都是些新鲜玩意儿,这些东西中,免不了有熟悉的,但免不了也有生僻的。

    遇到生僻就学着做,自己读书或者实验训练,最终做熟了,一个项目也可能结束了,然后再循环重复。

    苏先凯以前没有做过牛视紫红质蛋白,全世界做过的都不多,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