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赛亚人的世界之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某超赛亚人的世界之旅-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是好诗啊!”全班同学一齐惊叹道。

    陆松点点头,说:“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在诗文上的造诣仅次于李白和杜甫,这个人呢,风流成性,完全是个浪荡公子哥,经常出入妓院什么,还曾经勾引过朋友的老婆,可以说对各种女人情有独钟,谁都不放过,一个人的艺术造诣和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无论老成什么样子,年轻时的爱情故事依然记忆犹新,永远都不会忘记。”

    尼玛,又毁三观!

    众人本来还沉浸在自己想象的意境当中,一个人心思单纯,想象的东西往往会很单纯,根本没想道白居易这首诗里还在意淫自己的风流往事。实在与老年痴呆,回忆过往的意境南辕北辙。

    众人听得十分过瘾,越发期待后面的故事,只觉得自己真的被那些喜欢断章取义的家伙给坑惨了,偶然发觉老陆突然低头看表,立刻叫道:“老师,还没下课呢,快继续讲,多讲点!”

    老陆点点头,扭头在黑板上写下六个字:“父母在,不远游。”然后道:“这句话谁来解释一下?”

    下面众人把腰杆挺得笔直,都不约而同望向丁聪。

    丁聪十分无奈地站起来解释道:“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父母年迈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离家太久。”

    “丁聪同学说得很对,”陆松点点头,问道:“那么,下一句呢?”

    丁聪绞尽脑汁,实在想不起来,只好摇摇头表示不知,他平时只喜欢看《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这些有意思的古书,论语这么枯燥,谁爱看啊!能知道这句话出自《论语》,已经不错不错的了。

    父母在,不远行,这也太刻板了吧,不是说男儿志在四方么,家有父母就不能出门,那不是把大好光阴都白白浪费了?

    要是有钱赚或者有做官的机会,完全可以像现在这样雇个保姆,或者委托亲戚朋友帮忙照顾一下父母,给他们一些酬劳也是应当的。

    陆松转身在黑板接上了四个字:“游必有方。”

第305章 前人的智慧

    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

    看到最后这四个字,众人眼睛都是一亮,心道:“靠,原来是这样!”

    陆松道:“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父母在,最好不要出远门。但是,想出去也不是不行,告诉爸妈自己要去哪,为什么要去,要去多久就可以了,不是说一定不能出远门。”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古人也不是这么死板的,只是这句话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给曲解了!

    “下面的一句话同样出自《论语》,”陆松在黑板上写道:“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转过身来,撂下粉笔,陆松笑道:“丁聪,这次有没有兴趣?”

    方才陆松压根没让丁聪坐下,这会,丁聪还站在那里,内心却已是备受煎熬,听到陆松问话,连忙摆手,哀求道:“老师,你问别人好不好,能不能别再折磨我了……”

    从这一刻开始,丁聪对古文的自信已经消失殆尽,陆松深厚的国学功底已经彻底将他击垮!

    破而后立!一种崇拜的感觉在心底自然产生,但是,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好!”陆松爽快地答应了,示意丁聪坐下,说道:“我们单独看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季文子这个人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

    我们都知道,三思而后行的意思做事谨慎,小心稳妥。由此可见,季文子应该是个很让人放心的人。”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可是”陆松刻意拉了个长音,在黑板上,‘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后面又加了一段,变成: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看到了后半段,丁聪脑门上的汗立马就下来了,这怎么翻译啊?

    见众人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知道后面这段话比较艰涩,便解释道:“既然这句话出自《论语》,那么,后面这句话中的‘子’,说的就是孔子,而‘再,斯可矣’的意思就是‘想两次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从整句话着眼,可以得出全部意思,就是说:季文子做事总是小心谨慎,可是孔子却告诉他,想两次就可以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孔子会让他别想那么多呢?”

    陆松环视众人,见大家都摇摇头表示不解,便说道:“因为凡事总有两面性,小心谨慎本身没什么不对,但是再三思量,往往就会变得优柔寡断,也许犹豫来犹豫去,就不想去做了,反而会不好,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凡事不能太过纠结,想的差不多就行了,有句话说得好,知难行易,‘行’往往比‘思’更难,与其‘三思’,不如‘多行’,与其想来想去,倒不如勇敢去做。大家懂了么?”

    “懂了!”下面齐声说道。

    陆松看了一眼教室两扇窗户之间的墙上挂着一副字,上面是一篇名言警句,淡淡一笑,在黑板上写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众人看了看墙面上的字,又看了看陆松,心道:“难道这句话也有反转?”

    看到众人的疑问的眼神,陆松淡淡笑道:“不错,这句话也有反转,这句话出自《庄子》,如果单从这句话上看,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看这字面的意思,好像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众人都点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陆松在黑板上写下了后面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随后,又在“殆”字上点了个标记,显然这句话的关键在这个“殆”字上,反转,因此而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陆松在教鞭指向这段文字的前半句,说:“我们看前面一句话,前面这段话告诉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尽可能追求无限的知识,可是后面这半句,却说这样的话只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由此看见,古人说话还真是喜欢大喘气啊”

    听了这话,众人一阵哄笑,可是在哄笑过后,却又感到有些彷徨。

    既然古人都这么说了,那我们还坐在这学什么?

    只听陆松继续说道:“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古人的话我们一定不能曲解,这句话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论述的是有关于养生方面的哲学,他的实际意思是:知识这么多,如果一味地想要将所有东西都塞入脑中,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根本学不完。”

    “如果看到什么就去学什么,学的杂乱无章,而不能专精,就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最终会一无所得。”陆松在讲台上来回踱着步子,将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娓娓道来:“与战国时期相比,我们现在的各种知识之纷繁驳杂比当时多了何止千百倍,连古人都有这样的觉悟,我们就更应该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所选择,

    同学们试想,假如我们发现灯泡会亮,就去研究电灯的构造、电线的材质、集成电路的走向等等电灯、绝缘材料方面的东西。

    而因为我们穿着衣服,就去研究衣服是怎么造的,紧接着去研究它们的花纹、材质、工艺以至于生产线的机械制造,研究来研究去,哪个也没精通,所以终究会一事无成。

    目前我们高中所学的都是各个学科的入门知识,有了这些基础,我们才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去学习和研究一些更深层次的科学知识,到了大学,大家就需要选择单一专业的学科去重点攻读,到那个时候,希望大家心无旁骛地去学习专业知识,想学什么,就要把它学会、学精,不要朝三暮四,学得杂七杂八,结果必然会一事无成。不过,大家不要曲解了我的意思,认为偏科是正常的,”

    “所以“陆松点了点黑板,说:“这里我们就事论事,这段文字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理解就是:术业要专攻!”

    下面一片寂静,随后,响起热烈的掌声!

    老陆的解释让他们茅塞顿开,心中的疑惑顿时一扫而空!

第306章 最精彩的一个!

    陆松看了看表,还有不到十分钟时间,于是问道:“如果你们愿意听,我还可以再讲两个……你们还要听吗?”

    “要听!”众人异口同声,神色间十分期待。

    “好,那我就再讲两个!”

    陆松转身将黑板擦干净,随后写上了四个字:“闭门造车。”

    回过头来,象征性地问了一下:“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话的后半段?”

    目光在众人之间扫视了一下,见没人回答,便要亲自解释。

    刚想开口,却发现戴安雅有些纠结地举起手来。

    “喔?戴安雅同学知道这句话?”陆松笑问道。

    戴安雅不是很确定地点点头。

    “知道就站起来说嘛,别担心,说错了也没关系。”陆松笑道。

    慢慢站起身,戴安雅低声道:“这句话我好像在一本书上见过,也不知道对不对,如果说错了,老师不要笑我。”

    “没关系,你尽管说,这句话比较简单,只要抓住‘反转’这个方法,会很容易破解。”

    戴安雅点点头,轻舒了一口气,说道:“这句话出自宋朝,句子当中的车指的是马车,后半段好像也是四个字,叫做:‘出门合辙’。”

    说完,她下意识地看了陆松一眼,见对方报以赞许的目光,知道自己没说错,稍稍心安,便解释道:“我们现在通常用闭门造车来比喻一个人脱离实际,固步自封,只凭主观办事,不与外界交流。”说到这里,她顿了顿,不是很自信地看向陆松。

    “说的没错,继续说下去。”陆松说道。

    戴安雅继续说道:“但是加上后面这几个字呢,这句话的意思就完全倒置过来,实际意思是:‘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就算关起们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同。’”

    话音方落,戴安雅陡然发现陆松带头鼓起了掌,随后,下面这一齐也跟着响起掌声,搞得戴安雅有些不知所措。

    丁聪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心中十分郁闷,为什么这个连我都不知道,戴安雅竟然能知道!

    “解释的太好了!”陆松由衷称赞道:“没想到安雅同学的知识量这么丰富,老师给你点个赞!”

    戴安雅虽然十分高兴得到老陆的称赞,可是众目睽睽之下,脸颊却犹如火烧,有些羞涩地坐下了。

    陆松两手撑在讲台上,对下面说道:“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讲最后一个,同时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个!”

    一听是最精彩的一个,众人全都来了精神,目不转睛地望着老陆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

    众人情不自禁跟着老陆的粉笔一个字一个字念了起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下面的学生们俱都眼神闪烁,心中疑惑不定,猜不出这句话会以怎样的形式反转。

    单从这句话的意思上来看,好像是出自济公传里面,济公,也就是道济禅师,这人是个活佛,但是却嗜酒如命,又生冷不忌,鸡鸭鱼肉来者不拒,视出家人那些清规戒律于无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节操”。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后人通常用这个来表达自己一种洒脱的人生观,或者用这句话来劝那些如和尚等素食主义者喝酒、吃肉。

    若是有人吃素或者忌讳什么,人们就会用这句话劝说对方不必执着,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要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一些。

    随后,众人看到老陆在黑板上写下这句话的后半段:“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讲台下一阵哗然!

    靠,这句话原来是这个意思!

    “要说这句话呢,其实源自一个故事,”

    陆松对众人讲道:“明朝末年,张献忠做乱,山贼横行,到处杀掠。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

    在四川峨嵋山的地方,山贼肆意劫掠,无恶不作。有一群百姓慌乱中逃入山中一寺院内,寺中的住持慈悲为怀,收容难民。谁知道山贼竟然寻到他们的踪迹,追至寺内,劫财杀人。

    这寺庙的住持认识山贼,恳求他们不要伤害百姓,无论什么条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愿意承担,但求放过这些百姓。

    山贼曾经受过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绝,想出个鬼主意,好让住持知难而退。于是拿出一些酒肉对住持说:“和尚,我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吃了这些酒肉,我就放过这些人,决不失言。”

    一言既出,众人哗然!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