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匈奴皇帝-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酉吕矗幸幌撸貌换岽蠖擦恕D愦舜尉退婀禄亟舭桑煤眯菅!

    突听刘渊提起此事,阎柔眼神微眯,抬眼迎着刘渊的目光,有些迟疑道:“那井陉,太行怎么办?”

    “这正是孤所虑之事!”刘渊轻舒一口气,问道:“井陉需得熟悉山岭之事之将,你觉得何人可委以重任?”

    阎柔脑中权衡一番,过了一会儿,对刘渊禀道:“大王,校尉杨凤可以将委之!”

    “杨凤?”刘渊咀嚼着这个名字,对杨凤,他也算“熟悉”了,是有想法的人,还是不由问道:“他行吗?”

    “进取不足,守城有余!”这是阎柔对杨凤的看法。

    “那就这么定了!”

    “哦,对了!”刘渊突然提起一事:“你之妻小,在去岁之时,便自幽州投奔到美稷。你自至夏国,也有好些年未见过家人了。此次回晋阳,可唤之前来,一享天伦。这两年,出征作战,辛苦了,在晋阳好好休息,养好身体,孤日后,对你还有大用!”

    闻言,阎柔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感伤,一丝激动,起身对刘渊拜倒:“臣谢恩!”

    确定了用杨凤为将,趁夜,刘渊将杨凤唤至堂上。打量着这个黑山贼出身的寒门将校,面对刘渊审视的目光,有些紧张。

    “杨凤!”刘渊淡淡道:“阎柔将随孤回晋阳养病,他举荐你为将,接任井陉守军,负责太行防御诸事。孤,也同意了。”

    突闻喜讯,杨凤有些惊讶,脸上意外、喜色一闪,当即拜倒:“多谢大王信任!”

    “接下来,我军与袁军,不会有太大的冲突。但终有一日,两方大战一起,井陉的地位就体现出来了,这将是我军面对冀州最前沿的据点堡垒,是我军扎在冀州的钉子。职责之重,可谓重于泰山,孤擢拔于你,可有信心?”

    “必不令大王失望!”

    “善!杨凤听令,孤升任你为裨将军,驻守井陉,负责太行防卫!”

    “谢大王!”

    ……

    没在井陉待两日,刘渊便踏上返程。自井陉西去,转向向南,他欲巡视一番太行其余夏寨,再归晋阳。

    在井陉西关,望着刘渊率军离去,城关之上,张晟笑眯眯对杨凤拱手一礼道:“属下拜见杨将军!”

    杨凤一挥手:“白骑,你我兄弟,就不必如此了!”


………………………………

第251章 上党

    既巡太行诸寨,刘渊干脆南入上党,在上党境内转了一圈,看看军政民生。要说夏国如今所控诸域,也就上党是其尚未履足过。

    上党此郡,就是一块被山脉包围的盆地,东倚太行、西靠霍太,南北有王屋、羊头山脉阻隔,看起来很是“自闭”。然其居天下之脊,以其地势高峻险要,军事战略地位极高。

    夏国据此,可南控河洛,东压冀州,虽然如今此郡甚是破败,但刘渊对其异常重视。轲比能这个能力卓著的夏将,被放在上党,足见其心。

    刘渊前来巡视,实则看不出个什么来。年初,上党被夏军拿下,委任闵纯为太守,然其接手的不过是一被战争蹂躏了个遍的残破之郡。

    经过这将近一年的苦心经营恢复,总算有些起色,估计来年上党的第一批赋税,便可收取了。诸县稍安,也没法不安,轲比能在郡内有实行“白色恐怖”的倾向,当大夏的顺民,好好过日子,一切无事。否则……夏军正缺徭役。

    上党治所,被刘渊下令从长子迁至壶关,轲比能驻军于此。名为文武就近配合,实则为刘渊并不是太放心将闵纯独放一城,就像雁门太守郭缊,其旁就有达奚伶领军“保护”。

    不过,就看闵纯这一年来对上党的治理,劝课农桑,恢复生产,修缮城池,疏通沟渠,收拢流民,屯田存粮,一切井井有条。兢兢业业,倒令刘渊彻底放下了戒心,好生勉励了一番。

    壶关,乃上党之东大门,在刘渊心里,是与北边的井陉并重之关河要塞。在关内走了一圈,对其防御还算满意,轲比能以胡族骑将出身,能做到此时的地步,已经出乎刘渊意料了。

    站在壶关城头上,刘渊**着冰凉直透心肺的墙砖,余光扫向侍立在侧的轲比能。轲比能,这个前世的“鲜卑大王”投效自己也有好些年了,他是真有天赋的,这些年刘渊是亲眼见证着其从一个小部落首领一步步成长为夏国大将。

    或许是有先知之见,对轲比能,刘渊心底还是有着一点忌惮之意,猜忌之心从未平息,只从未表现出来罢了。

    “轲比能,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待在上党,甚是乏味吧!”刘渊突兀地来这么一句。

    轲比能不知刘渊何意,有些迷惑地看着刘渊,刘渊呵呵一笑:“上党自给不足,但南边的河内可富庶地很,你若有心,来年可引军向南。孤封你为河洛都督,与你经略河洛之权!”

    轲比能闻言,当即眼神一亮,喜上眉梢:“多谢大王,末将必不令大王失望!”在上党待了这么久,轲比能确有动一动的心思。

    “当然,对东边冀州的防备,不得放松!”刘渊又提一句:“魏郡可近在咫尺,袁军军力堆积之地,若是上党出了差错,孤必不饶你!”

    “大王放心,臣自省得!”轲比能立刻保证道。

    “还有,河内有世家大族司马氏,若有机会,替孤拜访一番!”刘渊又补上一句。

    被刘渊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轲比能还是沉声应道:“遵令!”

    “孤马上就要返回晋阳了,上党,孤还是交与你二人!来年,华夏之局势该向何处,已经无法预料,上党乃并州之重,乃我夏国之重,务必万分谨慎!”

    “诺!”轲比能与闵纯很是郑重地对刘渊行一大礼。

    ……

    巡视上党,本就是突然起意,自然不会耗费太多时间,隔日,刘渊便自壶关北返。至于更南的上党县邑,比起北部县邑也好不到哪儿去,也没必要去了。

    王驾缓慢行进,道路不整,一路颠簸,在车驾之上,晃来晃去,刘渊则闭目整理着此次南下所得。

    “文优,你觉得上党在孤之治下如何?”

    “各县驻兵甚多!”李儒简单答一句:“以强兵弹压之,终不是长久之计!”

    刘渊沉默一阵,方才叹道:“以胡治汉,亦不是长久之计啊!”

    “你说孤若广布天下,召大汉贤才俊杰来投,天下会有何反应?”

    李儒不说话了,观其反应,刘渊便知,恐怕效果并不会令人惊喜。不过,脑海中闪过这道想法,便被刘渊记在了心底。

    “此间到何处了?”见道路愈见颠簸,刘渊不禁掀开车帘问道。

    “回大王,此地为涅县境内,前方便是羊头山一脉!”隆頡策马上前答道。

    探出头向前张望,果然前方,羊头山峰鼎立,横亘于前方,似是要阻止己方去路。行路处,山势颇高,向远处瞭望,去两三里外,有道山岗,岗下有座村庄。

    刘渊略微一思索,便吩咐道:“转道向西,去那岗下庄子歇息一晚。”此来,还未见识过地方乡里,这就当体察民情了。

    乡里的宁静很快被大破,一队侍卫军强悍地闯入,引得一阵鸡飞狗跳。高顺到时,所有的百姓尽皆被赶出房屋,在寒风中等待迎接王驾。

    “乡民是否尽数赶出?”高顺冷着声音问道。

    “回大人,都已赶至庄口等候!庄内再无一人!”队率指着一老汉道:“这是此间里长!”

    高顺打量了里长一眼:“夏王亲至,准备迎接!”

    本有些紧张的里长闻言,更加心慌了,先前听外边动静,原以为有强人来犯,谁料是夏国之卒子。如今更是夏国之王到了,由不得其不紧张,己方这破落小村庄,怎么就引来了胡夏的**oss。

    “跪下!快跪下!”很快,刘渊王驾至,一阵轻微的混乱过后,全庄老幼尽皆趴伏在地。

    被引至里长家中,喝了一口乡里热汤,观其家居,虽不是家徒四壁,也差不了多少了。里长,怎么也算个小吏,都如此,可想其余百姓了。

    “夏……夏王!”里长坐立不安,很是拘束地对刘渊道一声。

    “孤自诩也算英俊了,有这么吓人吗?”见其反应,刘渊突然看向李儒与卫觊,玩笑道。

    “乡民无知,为王威所慑,还请大王不要见怪!”卫觊对刘渊含笑道。

    “起来吧!”刘渊对里长道:“此乡,有多少百姓?”

    “全乡一百二十八户,共计四百余口人。”紧张依旧不可避免,颤声答道。

    “哦?”刘渊有些好奇道:“在上党,这算是个大乡了吧!”

    “在大夏统治下,生存如何?是否如大汉士族们传唱那般,汉民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啊?”刘渊玩味一笑。

    “大王言重了!”里长刷地一下跪倒在地:“其他地方小人不知,归附大王后,此地各处安定,以往侵扰乡里的强盗匪徒没了踪迹。县里亦传来新太守政令,重新划分了土地,免了我等这一年的税赋徭役,百姓们难得地安稳度过今年。”

    “呵呵!”刘渊轻笑:“看来闵纯干得当真不错,连这乡里都能闻其政令了!”


………………………………

第252章 三兄弟归来

    亲自下到民间,刘渊方好好感受到夏国治下乡民之生存状况。在几家贫户家中转了一圈,确实穷困,不过在其脸上,总算能看到点希望之色。

    上党地广民稀,山岭包裹之间,不缺水脉,耕地也不算少。以往大量掌握在士族豪强之中,夏军之来,郡内被犁了一遍,除了屯田事与分赏士卒将校外,空余的大量土地都被闵纯重新划分与百姓耕作。

    仅此一举,便帮夏国安定了民心,华夏的黔首们,对土地总有种近乎偏执的眷念,毕竟是赖以生存的东西。手里有了地,地里能长出粮食,能活下去,对普通百姓来说,也就足够了,至于上层统治的是何人,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去关心。

    此乡之民,便是刘夏的第一批自耕民。今岁之秋收,并未收获太多,但靠山吃山,加上山中猎物,度过此冬日,不成问题。家家也已准备好了来年春耕之种子,只等春来播种,纵使明年要缴纳税赋,也不见多慌。

    刘渊曾问,可有欺凌之事,里长犹豫了片刻,道没有。而刘渊见其反应,也知自己问了个蠢问题。

    ……

    体会了一番乡土人情,再次踏上北归路途,这次没有多少迁延,一路径直向晋阳。即使如此,到晋阳时,历史的车轮已经彻底碾过初平三年,华夏迎来初平四年(193年)。

    回到晋阳收到的第一条讯息便是,刘珩、刘珝、刘琤三兄弟回来了。被刘渊放在安邑盐场,负责一段时间盐场事务,本拟定三月,如今迁延将近五个月,眼看上元将近,终于被刘渊召回。

    儿子,刘渊已经有了不少,但以此时的情况,刘渊最看重者,还得属此年长三子。立嗣之事,刘渊确也动过心思,国内大臣,如兰稚者,也有意无意提到过,早定国本。

    马上帝王,自有其风险,说不准哪天自己真就战殁了,即使自己再小心,再惜命,就怕万一。只是若早早便定下储位,他心中又很是犹豫。

    至于立嫡立长,在刘渊这儿就是个屁话,处华夏大变之际,他打下的大夏江山,可不是庸才能够继承掌控的。

    思前想后,嗣位可暂时不定,但对诸子的培养可以放开手了。其余诸子太过年幼,此时能入刘渊眼者,也就刘珩三兄弟了。

    此来带他们进军,安排他们负责盐事,就是刘渊开始对他们考察了。三子估计也清楚,一路来表现得还不错,至少没让刘渊抓住什么是非痛脚。

    “儿臣拜见父王!”王府大堂上,三子稽首拜倒。一归府,刘渊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三子唤到膝下。

    “起来吧!”

    “谢父王!”

    见着恭立于堂上的三子,英气勃勃,身躯挺拔,数月不见,似乎又长高了许多。在盐场历练的许久,看起来不是白待的,气质有了些变化。

    “说说吧,在东池盐场感触如何?孤分与你们负责的盐场,这数月产出多少?”刘渊淡淡问道。

    “回父王,儿臣每日监察手下盐工制盐,四月之期,共得三万多斤盐!”刘珩瞥了旁边的两个兄弟一眼,心底琢磨,稍微虚报了个数目,说完紧张地望着刘渊。

    刘渊闻言眉头轻皱了一下,并未答话,见状刘珩就不由心中一紧,大冷天的,手中凭生出了些细汗。

    “你呢?”

    迎着刘渊目光,刘珝嘴角微微掠起,不慌不忙道:“儿臣共得一万八千斤细盐!”

    刘渊轻点两下头,也未做什么表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