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停止就再也没有恢复过,科考制度给封存在历史中了,新学大兴之后,百业兴旺,人们再也不记得科考一事了。

    李隽早有废除科考之意,新学办起来,考试制度只能有一种,要是有两种考试制度的话,对新学极为不利。只是没有抓住机会。科考制度要是明令废除地话,阻力会非常之大,大得超乎想象,别的不说恐怕连文天祥这一关都过不去。

    朝中的官员百分之九十九是从科考出身的,要是明废,影响实在是太大,李隽也不敢轻易冒险。明废不行。就来个暗废总行了,李隽只说不举行。没说废除,实是务实地高明手段。

    XXXXXXXXXXXXXXXXXXXXX

    文天祥,李庭芝,陈宜中,黄永善,沈毕他们在座,敬聆李隽地高见。

    李隽看着他们道:“朝庭推行奖励科学。技倡技术的新政策,这科学技术自然是会创新,朝庭还要成立一个专门地机构来处理技术问题,也就是技术专利局。对于新技术,可以申请专利,科学家可以从中获取回报,可以有更大的精力和更好地条件来从事科学研究。”

    专利局是现代物事,已经为世界所认同。可以想象一下。在没有专利技术的古代,那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是多么的困难,吃喝经费问题会占去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科研的时间自然是少了。

    要是科学家可以从专利中获得回报的话,生活问题解决好了,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研究。这实是一个不错地解决办法。

    李庭芝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马上就明白其中的好处,赞道:“皇上所言,实是高明。臣以为,就是那些祖传的秘方秘技,也可以申请专利,要他们明白这些都受朝庭律法的保护,可以安心地为老百姓造福。”

    在没有专利的古代,一旦有了新的发明,老百姓往往是秘技自珍。一代一代相传。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祖传”地由来。祖传对于那些有秘技秘方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可以吹牛“我的祖先如何如何牛”。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有点悲哀,因为老百姓从中享受到的好处少得多了。

    现在的南宋对技术地需要已经是共识,只要能够促进技术的开发与革新,文天祥他们自然是会乐意去做,文天祥赞同道:“祥甫所言极是有理,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保护技术也不行,会造成秘技自珍,造福老百姓也就谈不上了。皇上,臣以为,朝庭应该加强立法,设立一部专门的法典来保护。”

    李隽还没有发表看法,陈宜中点头道:“皇上,履善之言正合臣意。臣已经在着手起草保护技术的法典了。”

    “好啊。”李隽也未想到陈宜中这个原来的逃跑大王居然有这等见识,非常满意,道:“这立法是必然的。朝庭还要制订出推广技术的措施,要使得开发出的技术能够适应需要,不能浪费过多的资源。另外,朝庭也要出一笔银子,专门用来进行基础研究,对于那些有前途,影响广泛而又无法在短期内获利地技术进行开发。

    “化学就是其中地一个重要课题,朝庭一定要尽早把化学搞出来。有了化学工业,好多事情就好办了,可以这么说,有了化学工业,大宋朝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今天请来黄永善和沈毕两科学家地原因,我交给你们两人一个任务,就是马上组织一批人,对基础化学进行研究,务必成功。”

    李隽说得郑重,可以想象得到化学工业的重要性,黄永善和沈毕忍不住兴奋起来,道:“遵旨。”只是,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化学工业,有些为难地看着李隽。

    李隽明白他们有点迷糊,道:“你们要研究化学工业,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一批炼丹家,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就行了。当然,不是交流他们长生不老之术,而是要交流他们如何炼丹以及在炼丹中发现的可贵现象。另外,还可以找一批聪惠的孩童进行培养,培养成我们的化学家。我这里有一个玻璃的配方,你们先把玻璃制出来,一切都好办了。”

    熟悉科技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化学的前身就是炼金术,这是西方的称谓,在中国的称谓就是炼丹家。那些在炼丹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炼丹家们,其实就是优秀的化学家,只不过当时化学还没有发展起来,还在雏形期。炼丹家发明的东西真的不少,火药就是炼丹家无意中发现的。

    在当时条件下,要想找到熟练的化学工人,除了炼丹家,再也不找不到了,李隽才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来了。

    古代的炼丹家都是隐居山林的“高士”,很受人尊重,清高自傲,不会下山的。李隽这话着实有点让黄永善和沈毕为难,二人互望一眼,为难之极地道:“皇上,这能行吗?”意思是说,怎么把这些人请得到。

    李隽笑着道:“就说朝庭要举办一个炼丹大会,他们自己就会来。”这些隐居高人们一向自重,但是最想得到的就是如何提升炼丹技术,羽化升仙,达到长生不老在目的,朝庭举办一个炼丹大会,他们还不乐疯?还有不削尖了脑袋往里挤的,那是非来不可。

    李隽的话音一落,一片轻笑声响起。李庭芝他们再也忍不住了,笑出声来。他们是万万想不到李隽会撒这么大一个谎,由不得不笑。

    这道旨意一下,不仅催生了南宋的化学工业,还使得“山林隐逸之士俱空”,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隐居深山去炼丹了,都跑去学化学去了。

    炼丹中发现的可贵现象在玻璃的帮助下,可以发展成一门技术,可以申请专利,获得丰厚的回报,谁还跑到深山老林里去炼丹,过那种名为“吸朝露,饮甘霖”,实则餐风露宿的苦日子?

    这道旨意还有一个很好的后果,就是炼丹家绝迹,再也没有人仰慕隐居高人了,也不会有人再梦想着羽化升仙,长生不老了。这个存在了数千年、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传说,给李隽轻轻一语终结了。(按:据考证,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取得很高的成就,却没有发展成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使用透明的玻璃器具,使得很多非常宝贵的现象没有给观察到,最终使得化学成了“进口货”。)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二十六章 扬州会战

    (按:本章昨天就该发表,考虑到大年初一就发表刀光剑影的战场章节也不太好,就推迟到今天发表。请朋友们谅解。)

    就在李隽对南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同时,各路大军按照他的部署,进展顺利,捷报频传,凯歌高奏,大片大片的国土被光复,取得了宋王朝历史上第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收复国土,檀道济的北伐与之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据《元史》记载,张弘范能征善战,很得忽必烈的赏识,曾经付与他大权,要他率军扫荡南宋余部,他自己向忽必烈进言,要求自己当副手,另派一名蒙古将领来主持大局,忽必烈没有同意,把他的权力放在蒙古人之上,由此可见此人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

    谁也不能否认,张弘是一等一的人才,军事才干非常杰出,他一家三代都以军功起家,在元朝位极人臣。只可惜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南宋所用,却为异族效力,实是让人痛心。

    张弘范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很得忽必烈的赏识,一向少把人瞧在眼里的神人郭侃对他也是青眼有加,郭侃率军南下江南时,派他去淮东地区,与史天泽一道,收拾淮东乱局。

    张世杰率军援救扬州,轻兵急进,千里奔袭,一举解了扬州之围,和李庭芝在高邮再败史天泽之后。本来有机会把史天泽彻底赶出淮东地区,由于阿术去了郢汉之间,淮西吃紧,两人不得不放弃这一机会,率军西进,准备渡过长江,驰援江南。这才使得史天泽有机会收拢残部。稳住蒙古人在淮东不多的几个地方。

    张弘范一到淮东地区,接收了史天泽地军事指挥权。积极策划反攻。他抓住宋军在江南与郭侃大军大战无暇他顾,淮东兵力空虚的有利时机,率兵猛进,一举攻占了不少地方,最后兵临扬州城下,再围扬州。

    扬州自从上次给张世杰解救之后,不到半年时间。这座历史名城、战略咽喉又一次被围。对于扬州的重要性,张弘范自然是知道,这是淮东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也是淮东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咽喉,只要拿下扬州,一切都将会改观。因而,张弘范指挥元军对扬州城实施猛攻,他可不想犯史天泽上次犯过的错误。在胜利即将到手时却给张世杰破坏,没有拿下扬州不说,还吃了败仗,差点连在淮东地区的基地都给丢了。

    李庭芝离开淮东时,把淮东事务交给助手姜才处理。姜才忠义过人,英勇善战。审时度势,知道扬州兵少,不可能守得住所有地地方,以他现有的兵力也不可能实施反击,决定放弃那些不重要地地方,集中兵力守住扬州,等待朝庭援军。当时,李隽率军在江南与郭侃大战,胜利在望,只要江南一胜利。援军必然赶到。到那时,里应外合。打他一个大胜仗也不是不可能。

    姜才的处理很是得法,淮东地区的宋军集结在扬州,也有五万之众,面对张弘范八万大军也是不落下风。

    可惜的是,姜才的副手朱焕在巡城时给流矢射中,不治身亡。历史上的朱焕是个叛徒,正是他出卖了扬州,也正是他的谗言,才有李庭芝和姜才给蒙古人杀死地的悲剧,也许历史重来就是为了诛灭他这种叛徒,才让他中流矢而死。

    史天泽急急忙忙走进张弘范的帅帐,施礼道:“大人召末将前来,不知道有何要事?”

    自从扬州战败后,史天泽是流年不利,连战皆败,在高邮一战中要不是给部下拖着跑掉,肯定成了李庭芝和张世杰的俘虏。这位攻打襄阳的一手实施者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英风豪气,变得有点颓丧了,直到张弘范率军到来,才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恢复了昔日的风范。

    张弘范把手里的情报递给他道:“你看看吧。”

    史天泽接过看了一遍,忍不住脸上变色,道:“大人,这,末将愿意去阻止他们来援。”情报报告地是赵良淳已经率领十五万大军赶来扬州,要是赵良淳的十五万大军赶到的话,再加上扬州城里的军队,宋军就有二十万之众,张弘范在扬州的军队只有八万,兵力悬殊太大,自然是要吃亏。

    史天泽也是一代名将之才,不会不明张弘范的意思,他地意思是要史天泽马上率军去阻止赵良淳,他自己好集中兵力猛攻扬州城,争取在赵良淳赶到之前一举拿下扬州城,到那时一切都会改观。

    “嗯,这事非你莫属。”张弘范对史天泽的理解力很是满意,道:“你也得小心点,现在的宋军不是往日的宋军了,战斗力提升了不少,不再是一触即溃之军。忠和之败,给他们增添了锐气,一句话:一切小心行事。”

    在攻打襄阳之时,史天泽是一手实施者,而张弘范还是他的部下,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张弘范居然变成他的上司了,自己反倒要听他的指挥,一想起这事,史天泽的心里就有一种别扭感,应道:“遵令。”

    送走了史天泽,张弘范马上召集众将道:“你们听着,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给你们三天时间拿下扬州,要是拿不下,我要你们的人头。去吧。”

    “遵令。”张弘范治军极严,众将虽是不满他地高压政策,还是不得不领命。

    张弘范望着阵势整齐地三军,很是满意自己的成就,一下拔出弯刀,高举在头上,大声训话,道:“成吉思汗地子孙们:我现在命令你们在三天里拿下扬州城。扬州城里有美女、金银珠宝、奴隶,这些都是你们地所爱。他们都应该属于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草原上的雄鹰们,展开你们的翅膀,飞上蓝天吧!”弯刀对着扬州城一指,呐喊一声:“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数万蒙古大军嗥叫着这位天才的军事统帅的名字,如狼似虎一般向扬州城冲去,黑压压地,好象涌动的潮水。

    一时间。扬州上空给成吉思汗地呐喊声所笼罩,仿佛响起无数个惊雷。地动山摇,风云为之失色。

    他的演说无异于一道屠城令,张弘范这人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治军也极严,抓住文天祥之后以礼相待,还命自己的侄子拜文天祥为师,没想到历史重来时。他在扬州的作为却是如此的让人吃惊,居然要屠城了。

    蒙古军队冲到城下,架起云梯开始攻城。宋军在姜才的指挥下,沉着应战,箭矢如雨,对着蒙古军队招呼。

    扬州虽然给围住了,但是此时地扬州和给张世杰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