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谨言-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约翰向他解释,这是霍尔特公司最新研发出的型号,打算明年大批量投入市场。这种新型拖拉机除了用于农业,还可以当做拖曳车辆使用,用在林业上也完全没有问题。
  
  “我和霍尔特工厂的老板有一些交情,当我告诉他这笔订单的主人是谁之后,他爽快的将最新型的拖拉机送上了货船。”
  
  “是吗?”李谨言故意摆出一副不满的表情:“还没有正式投产?那就意味着性能不稳定。约翰,我很怀疑,是否因为没有足够的拖拉机用来交货,你和你的朋友才用这两辆来充数。”
  
  约翰被噎了一下,事实上,的确有这种原因在内,不过他绝对不能承认。
  
  “李,我们是朋友,我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约翰尽量让自己的表情显得十分诚恳。
  
  “是吗?”李谨言环抱起双臂:“我依旧持怀疑态度,我的朋友。”
  
  “李,请你相信,这两辆拖拉机的性能的确非常优秀,我以我的人格做保证。”
  
  犹太商人的人格?李谨言撇撇嘴,如果约翰用他所有的资产做保证,听起来或许更可信一些。
  
  “好吧,我会按照原价付款。这只是为了我们的友谊。”
  
  约翰松了口气,他发现和李谨言打交道真的是越来越困难了。可以轻松糊弄过其他人的办法,在他面前根本不适用。即便如此,他也要继续和李谨言把“友谊”维持下去,只凭李谨言现在的身份,就代表着大把的金钱和利益。要是轻易丢掉他们之间的“友谊”,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送走了约翰,李谨言当即派人去通知杜维严,拖拉机已经运到,带人来开走。 

  “给我留下两辆,其余的都开走吧。”北方兵工厂里的德国人都已经离开了,不必再担心坦克暴……露的问题:“还有那些卡车,可以试着制作一些可拆卸的钢板,像是这样,”李谨言用手比划了两下,“装在卡车上应该可以挡子弹。”
  
  杜维严仔细听着,不时点头:“言少爷,这些你都是怎么想到的?”
  
  “想知道?”
  
  “恩。”
  
  李谨言咧嘴一笑:“不告诉你。”
  
  杜维严:“……”



119、第一百一十九章 
 
  六月下旬;北六省军队招兵告一段落。
  
  除去各省青壮;新兵营中最多的就是从内蒙和外蒙来的蒙古汉子。他们大多皮肤黝黑;身材粗壮;一些人还不怎么听得懂华夏语;只能让北六省军中原有的蒙古族军官去新兵营担任教官。白天军事训练;晚上学华夏语。不要求学精,但要会听会说;能读懂电报和命令。毕竟战场上千变万化;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些什么,若是这些蒙古汉子都不懂华夏语;队伍之间的沟通和联络就会出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十六师和第六十一师也在军中开了这样的“华夏语学习班”;任教的大多是基层军官,按照唐玉璜和庞天逸两位师长的话说:“怎么样也不能输给一群新兵!”
  
  等到新兵训练结束,北六省将新编两个师,都是三旅九团的编制,军官会从现有各师中抽调。
  
  军队扩编,除人员外,武器和军装都是大问题。
  
  李谨言的被服厂开始连轴转,实在忙不过来时,便将一些订单外包给开在工业区中的小型被服厂。同时对接单的工厂有严格要求,质量一定要达标。这些工厂老板大多是第一次接军需订单,都对这笔生意格外重视。虽然按照李谨言的要求,产品的成本肯定会提高,压低利润,但架不住订货量大,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这次的产品能保质保量,还愁以后没生意做?
  
  军装被服的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武器的问题。
  
  现在的北方兵工厂,日产仿毛瑟98k步枪一百七十支,月产仿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六挺,轻机枪三十挺,枪弹以百万计。炮厂生产火炮均为105mm以下口径,月产75mm山炮十五门,75mm野炮十门,105mm榴弹炮四门,这还是工厂日夜开工,全体工人三班倒的成果。
  
  除此之外,产量最高的就是掷弹筒。这种武器制作工序简单,用料也十分节省,可以发射特质炮弹和手榴弹,虽说和迫击炮没法比,但在步兵作战中却是威力不小的杀伤性武器。
  
  为了武装起新编的两个师,姜瑜林几乎是在兵工厂安营扎寨,日夜蹲守,一旦枪炮下了生产线,立刻拉走。连续在兵工厂蹲守近两个月,加上仓库里军队换装和缴获的二手装备,另外从洋行里高价买了一批,才勉强凑齐了两个师的装备。
  
  这样东拼西凑的结果,造成了新编两个师配发的步枪和机枪,甚至是步枪之间口径不统一,给后勤带来了大问题。军需官去找姜瑜林,他也只能摊手,就算后勤压力大点,也总比士兵手里没枪强吧?好在兵工厂现在能生产不同口径的子弹,困难总是能克服的。
  
  事实上,现在的华夏军队,大部分都存在这种问题。同一支队伍里,甚至可能出现三四种不同口径的步枪,像楼少帅的独立旅一样,步枪机枪清一色7。92口径才是真正的“奇葩”。
  
  当然,这大部分要归功于李三少的功劳,旁人羡慕也是羡慕不来的。
  
  京城
  
  第二师师长杜豫章是带着十五挺麦德森机枪进京的。先去向楼大总统复命,回到第二师驻地就见十几个军官围着那十五挺麦德森机枪打转,那眼神,就像是看到了没穿衣服的大姑娘。
  
  要不是有杜豫章的警卫营拦在哪里,恐怕都要撸胳膊挽袖子的动手抢了。
  
  “师座!”
  
  一声师座,唤回了这些军官的理智,三个旅长立刻笑得一脸谄媚,几个团长没敢往前凑,在后边为旅座加油助威。
  
  “师座,您一路辛苦了。”
  
  “恩。”杜豫章背着手,一副斯文人的做派,好歹他也是个“儒将”,尽管那只是和钱伯喜对比出来的。
  
  “师座,这枪是您带来的?给第二师的?”
  
  “废话!”杜豫章哼了一声,“言少爷从丹麦人手里买的,少帅分给每个师十挺,我和一师长仗着资格老,才多要来五挺。”
  
  “师座英明!师座威武!”
  
  “一边去!”杜豫章站定,视线一一扫过在场众人,“三个旅,每旅三挺。”
  
  “那剩下的……”
  
  “老子武装警卫营!”
  
  “师座,警卫营用不了六挺轻机枪。”
  
  “是啊,师座,再多给两挺,不,一挺就行!”
  
  “滚!”杜豫章朝着叫得最欢的旅长就是一脚,“老子说怎么分就怎么分!老子愿意你管得着吗?再嚷嚷一挺都不给你们!”
  
  第二师的军官们顿时产生了一种错觉,他们的师座被一师长附身了……
  
  于此同时,驻守哈市的一师师长钱伯喜突然打了个喷嚏,搓搓鼻子,哪个老小子念叨他?
  
  此时的京城,被北六省军队接管防务的冀军并未全部退回河北。
  
  在外人看来,虽然联合政府成立了,却是实际上的联而不统,中央政府更是南北官员各成一派,楼盛丰,司马君,宋舟即便不是三足鼎立,也有楼宋两人各行其是的架势。
  
  只是楼盛丰占着大义,成为大总统以来,行事谨慎且在军饷一事上占了先手,在短时间内,无论宋舟想要做什么都是投鼠忌器。
  
  另外,财政部已经透出风声,大总统有意裁撤国内各省名目繁多的厘金,制定统一的收税标准,减轻农民的赋税,这个消息一出,更是引起一片哗然,有击案叫好者,也有反对者,也有一部分人对此持观望态度,但更多的人则是盛赞楼大总统为民着想,实乃仁义。
  
  各省督帅对此反应不一,不过在楼盛丰私下里给他们发了几封电报之后,至少没人带头反对这项决议了。
  
  七月十一日,关于裁撤厘金改革税制的议案正式通过,楼大总统也算是松了口气。
  
  “言儿来信说,电报机的研究有了进展,发动机厂这个月底就能正式投入生产。”楼夫人坐在沙发上,一边注意在地毯上爬得正欢的楼二少,一边笑着对楼大总统说道:“他鼓捣的那个飞机厂也有了眉目,还说多谢大总统请到的两位专家。”
  
  “咿呀。”
  
  八个月大的楼二少长得十分壮实,白胖的小脸上,乌黑的一双大眼睛,见人就笑,看着就想抱起来亲一口。他爬到楼夫人的旁边,抓住楼夫人的裙子似乎想站起来,努力了几次却没成功,一下坐到地上,没哭,继续努力。
  
  “也亏得他能想得出来。”楼大总统摸了摸光头,“前些天不是还来电报说要装电话?”
  
  “是啊。”楼夫人把楼二少抱到腿上,“还说什么家用电话,野战电话,我也不不懂,不过这孩子做事稳妥,总不会错。”
  
  “恩。”楼大总统点点头,从楼夫人怀里把楼二少接过去,不顾楼二少倏然之间的横眉冷对,硬是在他白胖的脸蛋上亲了一口,“等过两天咱们回去一趟,这段时间总有人在我耳朵边嗡嗡,闹心。”
  
  听到楼大总统的话,楼夫人也皱起了眉,在北六省还好,进了京城,不少人明里暗里探她的口风打听楼少帅。甚至有人想着给楼大总统送人。估计大总统那里也有人不消停,这才惹出刚才那番话。
  
  想到这里,楼夫人眼神一冷,有些人还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120、第一百二十章
 
  咚咚咚!
  
  书房的门被敲响了三声;门里传来了宋舟的声音:“进来。”
  
  “父亲;您叫我?”
  
  宋武推开门走进去;就见宋舟正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摆弄着一枚银币。
  
  “你看看这个。”宋舟将银币抛给宋武;宋武单手接住;摊开手掌,神情一顿。
  
  这枚银币和华夏国内流通的洋银以及各省私铸的钱币都不一样;正面为一人侧面半身像;上铸华夏民国五年,背面中央为壹元字样;四周祥云环绕;底边铸有华夏国家银行及银七钱二分。
  
  “这是?”
  
  “发下来的军饷。”宋舟面色不变;声音却有些低沉,“同时下令筹办南六省官银号,整合六省内钱庄,受国家银行总管。”
  
  “只有南六省?”
  
  “各省都有。”
  
  宋武的眉毛拧了起来,成立官银号?这是想给他们个甜枣,还是想要趁机抓他们小辫子?
  
  “这个你拿去看,”宋舟拿起桌上的文件递给宋武,“到时中央政府会派人来,这件事我就交给你负责。”
  
  “是!”
  
  “三天后我启程去京城,我不在的期间,南六省的军政事务都交给你,多看多学,军政府的人我也会交代下去,有清泉他们在,不会有人故意和你为难。”
  
  “父亲,我……”
  
  “你是我宋舟的儿子,楼盛丰的儿子能掌管北六省,我宋舟的儿子也不比他差!”显然宋舟是和楼大总统憋了一口气,在联合政府大总统的角逐中输给他没关系,宪法规定大总统四年一任,他还有机会。但楼盛丰在京期间,北六省实则是楼逍在管理,他做事严谨果决,御下手段丝毫不比楼盛丰差,甚至还更胜一筹。宋舟早就起了考验宋武的心思。虽然他比楼盛丰年轻近十岁,但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宋武若不能接过这份担子,将来……
  
  “请父亲放心,儿子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恩。”宋舟点点头,又叮嘱了宋武两句,便让他离开了。
  
  走出书房,宋武站定在台阶前,回头看了一眼关上的房门,缓缓握紧了拳头。楼逍能做到的,他也能!宋家,绝不会就这样败给楼家!
  
  七月十五日,宋舟抵京,原本以为楼盛丰特地叫他来京是有重要事情,结果却被告知,楼大总统要回北六省一趟,这期间需宋副总统在京坐镇。而他要回去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儿媳妇过生辰!
  
  “这段期间就请宋兄多担待了。”
  
  “……”
  
  “这孩子进了楼家,又是办厂又是赚钱,一直忙个不停。上次说好要给他好好办的,谁知道我路上差点被炸死。”楼大总统叹了口气,“都是那群日本矬子!亏得逍儿教训了他们一顿,现在老实不少。”
  
  “……”这是炫耀他儿媳妇能赚钱,显摆他儿子能打仗?!
  
  “宋兄?”
  
  “……”他不想和这个气得人肝疼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